福州新聞網訊 暑假,是每一名教師向往的閑暇時光,有的人選擇學習,反思和充實自己;有的人選擇旅游和休息,以便以更好的精神狀態迎接新學期……但是晉安區第二中心小學五年級的英語老師王心曦卻選擇背上行囊,坐上前往大西北的列車,走進高原地區的學校,為那里的孩子送去知識。從2010年到現在,王心曦在暑期分別前往青海和西藏支教,讓同事朋友深感敬佩。1日,記者和王心曦聊起了她的支教故事。
她跋涉四天四夜來到高原
執教13年的王心曦,深感城區學校教育設施日趨先進,公平教育和資源共享日趨完善。一個偶然機會,她了解到,在國家西部欠發達的地區,孩子們學習條件的簡陋和對知識的迫切渴望。于是,她從2010年加入福建義工俱樂部的支教組,利用自己的暑期赴西部義務支教。
2010年7月,王心曦隨義工俱樂部的支教組經過四天四夜的長途跋涉,來到災后青海玉樹海拔近4000米的孤兒學校義務支教。這里的空氣稀薄,含氧量低,對于從平原地區過來的她,每走一步路都很困難。高原的條件十分艱苦,教室和宿舍是用板房搭蓋的,白天板房里熱得像夏天,夜晚冷得像冬天;全校師生共200多人只能共用一個水龍頭,沒有洗浴的地方;有的隊員因嚴重高原反應在樣板房里躺了七天七夜,之后又被送回了福州……已經成為進藏支教隊老隊員的王心曦打趣地說:“有的老師連速效救心丸都帶了,最后還真派上用場了。”但如今讓她回憶什么困難是最刻苦銘心的,王心曦卻搖搖頭,表示“既然都克服了,也就不算多難了”。
初到高原,瘦小的王心曦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戰勝了失眠,戰勝了感冒,戰勝了高原反應。堅持教學、和藏族學生跳舞、為孩子們舉辦趣味運動會、在孩子們的作業本上留言……大家漸漸對這個福州來的“小老師”刮目相看,孩子們上課不再遲到,認真聽講,和她結下了頗深的友誼。
在和記者聊起支教生活時,王心曦難掩心中的興奮,展示了一張張記錄支教生活的照片。看著照片上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王心曦由衷地說:“支教的生活讓我受益一生,讓我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豐滿和壯大自己,我可以教會學生更多課堂之外的東西,比如時刻要飽含激情和夢想。”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