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星星”不再孤單
?
辦學實踐“融合教育”
帶著小淮四處奔波治療的六年里,肖梅英對自閉癥有了進一步了解,也學到了不少治療方法。她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三個基本一個專業”,即培養孩子基本交流能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認知能力以及一個專業特長。離開普通幼兒園后,肖梅英把小淮帶在身邊,按著這套方法教育小淮。如今,小淮已經在學一年級的課本了,經過測試,語文比較好,數學比較差,“可見他記憶能力強,理解能力差。”
小淮的學習能力進步后,肖梅英覺得應該加強孩子的溝通能力了。上個月,她把孩子帶到附近的春暉幼兒園,讓他和同齡小朋友多做交流,小淮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肖梅英萌生了為自閉癥兒童做“融合教育”實驗的想法,“融合教育”即自閉兒童隨班就讀,這個在國外已經實施了幾十年的教育模式,在我國很多城市還處于起步階段。
針對“融合教育”,肖梅英和一些教育界人士溝通后發現實際困難太多,“一是政策方面,缺乏人、財、物的傾斜性配置,學校現在的學位都非常緊張,而融合教育需要小班制教學;二是專業師資力量很薄弱,要引進專業的特教老師,這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三是自閉癥兒童安全方面的壓力,需要專業人員指導及政策到位。”
無奈之下,肖梅英想自己實踐這個“融合教育”試驗。她在晉江市春暉幼兒園旁邊租下了400多平方米的房間,準備開辦“新陽光”兒童潛能開發培訓中心,和旁邊的春暉幼兒園進行合作,融合開展自閉癥兒童教育。今年10月10日,該培訓中心通過晉江市民政局的審批。肖梅英歡迎自閉癥兒童加入她“融合教育”試驗,“這么做是為我兒子,也為所有‘星星的孩子’”。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