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籠車”背后群眾路線的考量
http://www.caoliu14.com?2013-08-20 15:14? 陳玲?來源:張家港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面對兩位領導“微服私訪”“體驗民生”而后一聲令下整改,我們拍手贊美之余,從更深層次思考分析,不難發現,兩則“青天文化”的贊歌之下,也昭示著深入基層、走好群眾路線,尚存改進缺口,仍有作為空間。
行筆于此,一個關乎“人治”與“法制”的博弈問題便也呼之欲出。沒有官員的親身體驗,會有“讓‘蒸籠車’提前一年更換結束”的承諾嗎?會有“看病一定是難的”深刻感慨嗎?“局長體驗蒸籠公交車”讓人動容,“明年這個時候,就是空調車,所以再委屈一年。大熱天里,自己注意身體。”這樣的承諾也很溫暖。但這一切都歸于領導的個人魅力與一聲令下。其實,小民百姓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教育看病諸多行當中艱辛觸目皆是,并非每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都能幸運的遇到一位有魄力親民意的好領導,從而能在一片贊歌之中迎刃而解。
所以,諸多問題的處理,最終還是需要一個良性的機制,盡可能地讓官員和群眾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群眾利益受損,官員就有“痛感”。從收集問題到調研解決方案,都應有完備健全的機制來有力的支撐。
流傳于網民中的一句話,或許能給我們以啟迪: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爭一個可將權力關進籠子的制度。 (陳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8-16群眾路線是一切力量之源
- 2013-08-16中央媒體紛紛報道福建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2013-08-13在踐行群眾路線中鍛造好干部
- 2013-08-13踐行群眾路線不能忽視“德、行、勤”
- 2013-08-13落實群眾路線教育要從年輕干部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