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
中秋回歸親情 博餅回歸家庭
見習記者 林露虹
本報記者 黃曉波
今年中秋節,處處透著節儉和樸素,華麗包裝的月餅少了,趕場博餅的飯局少了,人們更多地品味到了中秋團圓、溫情的節日內涵。
餐廳主打“家庭宴”
在萬達附近一酒店營銷部工作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往年不少機關單位中秋宴請一訂就是好幾桌,相比之下,今年家庭訂桌占了絕大多數,“相比往年主推的‘商務宴’,今年我們改變了營銷策略,走親民路線,將主要精力放在‘家庭團圓宴’上,價格也有不少優惠”。在文灶某餐廳工作的小李則介紹,來店里吃飯的多為一家老小,“他們吃完飯都會直接在店里博餅。”
“家庭博餅”的火熱也帶動了各大賣場“家庭博餅套餐”的暢銷。“博餅喜樂會”的紅色宣傳牌在沃爾瑪超市隨處可見,一些貨架上直接標有“一秀”、“二舉”等標識,方便顧客選購。記者注意到,這些主打博餅禮品的貨架上多為洗發水、沐浴露、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也有公司來采購博餅禮品,但總體而言,散客占了絕大多數,“我們也針對今年消費群體的變化,推出了家庭博餅的促銷活動。”
全家團聚樂博餅
今年中秋夜,小張帶著妻兒回到五通的家里,和大家庭一起過中秋。平日工作繁忙的小張,一年中,也只有在中秋和春節這些難得的日子里,回到全家人身邊。博餅自然是月圓之夜必不可少的活動,四世同堂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高興地看著骰子在紅色瓷碗中跳躍、落定,邊品著會餅,邊話家常。
在小張的兒時記憶里,中秋就是從和阿公去商店買會餅開始的,這大小不一的會餅不僅是博餅必不可少的“道具”,還承載著家庭的味道,“中秋夜只有和家人在一起博餅、吃會餅,我才有過中秋的醇厚感覺。” 小張的兒子安安今年4歲了,熱鬧的團圓氛圍加上骰子的叮咚聲讓安安興奮地拍起了小手。小張說,等安安長大后,骰子、瓷碗、會餅這些帶有家庭溫暖的老物件,以及一家人在一起博餅時的歡樂,則會永久地留在安安的記憶里。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