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如船,渾濁的洪水被卡車推向兩邊,形成巨大涌浪,讓路兩邊的柵欄、綠化帶東倒西歪,涌浪撞擊商鋪卷閘門發出悶響。一邊要躲避路兩邊浸泡趴窩的汽車,一邊要小心翼翼防止涌浪推到涉水前行的群眾,還得躲避路中間隨時出現的坑洼地,我們停停走走,時速不過每小時5公里。
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還是碰到了:一輛救援大卡車和一輛轎車橫在路中間,擋住了去路。停了十幾分鐘,我們幸運地碰到了一輛有鋼絲繩的大卡車,最終我們的載重大卡車轟鳴著將這個“攔路虎”拉到一邊,繼續劈浪前行。
從余姚中心城區到馬渚鎮,平時行車只需十幾分鐘,現在艱難跋涉兩個半小時后,我們終于抵達。前來迎車的馬渚鎮黨委副書記許建生神情嚴峻:全鎮21個行政村全部進水,鎮區范圍水深過膝,大部分村子停電停水。因為上游有上虞等地來水,下游排水至姚江不暢,馬渚鎮被洪水圍困3天了,退水十分緩慢。停水停電,大部分群眾只能以干糧與冷水度日,現在鎮上商店的存貨已經不多了,當地群眾急需外界救援。
有300多名滯留學生與教師的余姚七中,成為分發這批救災物資的首選地。看到解放軍的卡車來了,同學們與老師簇擁而來。高三年級教師金建芳告訴記者:全體師生平安,宿舍沒有進水,飲用水和干糧經過這次補充后暫時無虞。隨后,我們又來到余姚市日用工藝制品廠、姚家村居民安置點、菁江渡村等3個地方分發物資,很快滿滿一車的4600份餅干和3000瓶礦泉水分發一空。
危難時刻,洪水中穿行的迷彩色,無疑是災區群眾最為信賴的顏色??哲嚮爻锹飞?,這輛運送物資的軍用卡車,成為搭救困難群眾的急救車。一路上,不斷有疲憊不堪的群眾被我們接上車,他們有些是給親友送干糧,有些是出去投親友的。
剛出馬渚鎮,路邊一位左手骨折的白發老婆婆神情痛苦,老人57歲,名叫徐愛娟,是馬渚鎮馬沼頭村人,7日家里進水和老伴搬冰箱,不幸骨折。因為水深無法出家門,老人捱了3天,終于無奈送醫。剛把老人送下車,車到市區開豐橋頭,幾位市民守著一副簡陋泡沫板做成的擔架向我們緊急呼救。擔架上,77歲的徐善珍老人身患重病,因所住的長安新村被水圍困多日,病痛難忍,緊急送醫。我們七手八腳把擔架抬到卡車上后不久,幸運的碰到了聞訊而來的市人民醫院120急救車。
一路涉水,一路感動。文明崇德的余姚人在危難時刻的守望相助,依然如故:三江超市捐助的1萬瓶水送來了,榮升食品有限公司送來的干面到位了,民營企業慷慨地派出了越野車、大卡車,匿名企業家捐助了一車車物資和橡皮艇……
時近天黑,記者終于從洪水中撤回,從余姚市防汛指揮部得到消息:截至目前,姚江水位5.17米,洪水正在緩慢回落,根據當前水雨情,預計城區大部分區域積水在明后兩天會明顯回落,到12日左右可基本消除積水。(記者陳紀蔚 周松華)
佳友民情快車聯合多支民間救援隊——
愛心,向災區匯集
“各車請注意,我是指揮長,在2號車,下面我們開始往市區重災區前進?!苯裉焱砩?時50分,杭州市戶外應急救援隊何軍隊長發出命令。載著60名應急救援隊隊員和50艘皮劃艇的車隊開始往余姚重災區進發。
余姚告急!災情就是命令。本報佳友民情工作站記者開始聯系民間救援隊伍,支援余姚。杭州戶外應急救援隊、浙江獅子會、滴水公益等民間救援隊伍相繼抵達災區,幫助受災群眾脫險,送去災區急需的物資。下午4時58分,記者乘坐浙江獅子會運送救援物資的車子開往余姚。剛下高速,杭州戶外應急救援隊正在收費口裝載皮劃艇,60名隊員帶著50艘皮劃艇送往市區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何軍說,救援隊帶了很多專業的設備,除了皮劃艇以外,還有無人機,可以航拍災情。更重要的是,隊員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希望能盡快投入救援。(記者包敦遠)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