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訓子十愛歌
1、原文:一、予愿兒孫愛讀書,博通經史成鴻儒。
登科甲,配金魚,有日從龍上帝居。
二、予愿兒孫居家愛孝友,竭力供職進春酒。
奉父兄,任奔走,不聽妻拏私所有。
三、予愿子孫居家愛勤儉,宜師祖德常無忝。
戒華靡,屏安簟,各務本業勿留玷。
四、予愿養生愛務農,五谷登兮使索②封。
進九熟,貯三冬,仰子俯蓄慶時雍。
五、予愿結交愛正人,匪僻之徒莫與親。
絕便佞,遠游民,直諒生來可朂身。
六、予愿持身愛忍耐,凡事讓人甘恬退。
唾待干,毋乖礙,犯而不較重自愛。
七、予愿處世愛守拙,大智若愚真英杰。
無自夸,弄饒舌,慥慥篤實從先哲。
八、予愿立品愛清白,出入公門真造孽。
筆刀兇,暗箭積,致以斬斷兒孫脈。
九、予愿物財愛準量,量入為出用有常。
宜樽節,莫過傷,毋令金盡笑空囊。
十、予愿保家愛循分,世世相傳遵垂訓。
充慈祥,戒泄忿,能種心田開泰運。
2、注釋:①吳姓為政和第一大姓,現全縣吳姓人口有2萬余人。政和吳姓的祖源大多出自唐時居浙江山陰的吳泰伯之六十八世孫吳翥次子吳佖。吳佖次子吳疇,于唐末遷浙江松源(今浙江慶元縣城關)。后吳疇之八世孫吳伉隨母親李氏再遷舉溪(今慶元縣舉水鄉)。迨明中葉,吳伉之后裔吳文演,從舉溪遷居于政和縣感化下里西坑。其后,吳文演長子吳福貴又于明嘉靖間再從西坑分遷至大楻(今大紅村)。
綜觀大紅吳氏,本出自名門望族。其祖居地從宋代起就開始修譜。大紅《吳氏宗譜》雖始修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后民國32年和1981年又兩次重修,其中保存有宋淳佑四年(1244年)、景定三年(1264年)及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修譜時的許多資料,《吳氏訓子十愛歌》就是其中頗具特色的家訓文字,從中可看出吳氏世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及對子孫為人處世及品德養成的嚴格要求。
②"索封"無解,只有改"素封"才能符合此句。
3、譯文:一、我希望兒孫喜愛讀書,博通經史成為學問淵博的大儒。金榜提名,被錄取為進士、舉人,當上高官,授于金印紫綬或金、銀飾的魚袋,有一天侍從皇上,居帝皇所賜的居所。
二、我希望兒孫居家孝順父母,兄弟友愛,盡力供職,將寒冬釀造,在春天供給的春酒飲用。受敬愛父兄的囑咐,有志在四方,不要為妻子所牽引,成為私有財產,不出家門。
三、我希望子孫居家要勤勞和儉樸,應當效法祖德,無愧于先祖。禁止奢侈浪費,去掉安于閑散,樂于享受的想法,應各自勉力從事本職工作,不要留下缺點和過失。
四、我希望兒孫喜歡務農,可以養生,五谷豐登,雖然無官無職而能和封君一樣富有。農作物成熟進行收獲,到了三冬進行貯存,抬起頭來,彎下身子看到豐碩的積蓄,慶祝時世和諧。
五、我希望你們結交品行端正的人,為非作歹危害百姓的不正的人,決不同他親近。絕斷花言巧語的人聯系,遠離游蕩沒有正當職業的人,正直誠信從來對自身都是有幫助的。
六、我希望你們經受忍耐,凡事忍讓,甘心淡于名利,安于退讓。我要像唐宰相婁師德所說的那樣,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受到侮辱,做到極度容忍,不加反抗,不執拗,違反常情的事情不為,別人有犯于我不計較,珍重自愛。
七、我希望你們無應世之才,寧愿困守田園不出去做官。大智若愚的人才是真正的杰出人物。不自吹、夸耀,不說長道短,挑撥生事,不多嘴、嘮叨。篤實真實地追隨才能識見超越尋常的哲人。
八、我希望大家樹立清白的品行,出入官府真是造孽的事。辦理文書的小吏,其筆如利刀,能殺傷人,積累起來的暗箭,可以斬斷兒孫的血脈。
九、我希望大家愛財有度,量入為出才能長久。應當節約,有所仰止,不要過于傷財,不要使金錢費盡,留下空囊給人恥笑。
十、我希望保護家庭遵循輩分,世世代代相傳遵行傳給后代的教誨。要充滿慈祥,禁戒發泄忿恨,能夠積德把自己心田掃凈無塵,開創出平安、吉祥的命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9-16福建省"廳堂懸掛家訓"征集傳播活動如火如荼
- 2013-06-09福建開展“廳堂懸掛家訓 培育文明家風”征集傳播活動
- 2012-10-19東陽村明代先祖留“家訓” 九旬老人守護著
- 2009-05-11臺灣母親節:子女跪地奉茶 馬英九分享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