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蘭是永安市含笑餐飲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一名熱心于公益事業的好心人。從一名下崗職工,到擁有7家企業和100多名員工的董事長,葉美蘭以她的創業歷程展現了一個女性的風采與魅力。
含笑,只因有您
含笑有一句很形象的宣傳語:含笑,只因有您。葉美蘭的解釋是,含笑要靠大家才能發展,因為有大家才有含笑。事實上,這句宣傳語也宣示了葉美蘭的自信和大度,因為有一點無庸置疑,沒有葉美蘭和她所帶領的員工,沒有社會各界的支持,就沒有“含笑”。含笑,傾注了她全部心血;含笑,在她手上變成了品牌。
遙想1993年,葉美蘭與含笑結緣的時候,她手中只有六張桌子和10名員工。幾年以后,一個小小餐飲部變成了一個相當規模的酒樓。事實上從那時候起,葉美蘭已經表現出了“我”的作用。用制度管理員工,以此激發積極性,葉美蘭能做的似乎只有這樣簡單的辦法。她說,只有轉變經營思路,才會有新的發展。改變他人,必先改變自已。葉美蘭凡事以身作則,她把自已當作普通員工,有時候自己親自下廚炒菜。
盡管“盤子”很小,但作為一名領導者,葉美蘭初顯一名成功企業家必備的素質。首先在經營上,她喜歡“做別人沒有的”,1995年她首次引進姜母鴨火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她推出的筍竹宴至今還備受推崇。其次,她有很強烈的品牌意識,全力樹立含笑的美好形象和良好信譽。第三,她不僅自己注重學習,更注重對員工的培養。
葉美蘭深知,餐飲行業是推陳出新最為頻繁的一個領域,要成為優勝者,必須站在時代的前列。幾年來,她攜同業務骨干跑遍上海、杭州、廣州等大城市,搜集大量時尚元素,對含笑進行改造升級,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現代餐飲享受,也傳遞和發布了來自大都市的餐飲潮流信息。在2004年中國廚師節大賽的時候,她選送的三道菜全部被認業為中國名菜,她本人也榮膺中國金廚獎。
葉美蘭是一個十分注重“人本”精神的人,她說,以顧客為本是天經地義,以員工為本是必不可少,二者缺一不可。對待員工,葉美蘭從不吝嗇,含笑的福利和工資在同行是居于前列的。一位跟隨多年的員工因為管理能力強,葉美蘭不因她是外人,放心把一家酒店交給她負責。這些措施無形中激勵了員工的工作熱情。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含笑”的成功是葉美蘭為人和管理的成功,她締造的“含笑”是一個富有凝聚力的集體,而且溫情與激情。
?
愛的奉獻是無價
被愛是一種幸福,愛人也是一種幸福。作為一名事業有成的女性,葉美蘭慶幸自己一直是個“幸福”的人,因為她一直被愛著,也愛著別人。
在創業之初,葉美蘭與朝夕相處的大廚周榮武產生了感情,有一次兩人口角之后,周大廚帶著幾個徒弟“跳槽”了。有一天新徒弟不慎將一鍋沸水打翻在她的腳上,造成三度燙傷……讓葉美蘭沒有想到的是,周大廚竟然辭去工作,照料她一個多月,并挑起酒店管理重擔。葉美蘭說,那時候是她人生的最低谷,但她有幸真正享受到了愛,從此她有了精神的依托。
之后,兩個年輕人很自然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夫妻倆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在永安和三明創出了一片天地。葉美蘭是個十分孝順的人,平日無論工作再忙,她都不忘買上些愛人老祖母喜歡吃的東西,有時候她還下廚做一桌好飯菜,并端到祖母床前一匙一匙地喂;逢年過節的時候,她會為家中所有老人購買一套漂亮的衣服聊表心意。老人們也十分疼愛這個懂事的好媳婦,盡量幫她分擔家務。
因為整日忙于生意,葉美蘭年近40才生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她對孩子特別有親近感,而且出手十分大方。從1993年開始,她每年堅持資助“特困生”、“春蕾女童”、“金秋助學”、為高考上線的畢業生贈送學習用品。特別是永安的特殊學校和三明兒童福利院,葉美蘭每年都要去一兩次。連續10年“六一節”,她向市三好學生增送學習用品。幾年來,她熱衷為貧困學生捐款捐物,累計有數十萬元。
葉美蘭常說,人活得要有意義,就要為社會做點貢獻。因為有“下崗”經歷,對社會弱勢群體,她表現得十分慷慨。一方面她招用了大量下崗女工,鼓勵她們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同時扶助軍地建設,為軍嫂提供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她以含笑名義開展大量的公益事業活動,幫扶特困戶,每月送去“三補金”和節日送去禮品及慰問金,出資支持老年公寓建設捐款,定期向慈善總會捐款。她還特別是在2008年5·12抗震救災中,她在三明、永安二級餐飲協會中發出倡議,積極帶頭捐款,帶領員工和協會會員捐款10多萬元。
愛心濃縮魅力,更體現價值。葉美蘭的熱心奉獻,為含笑贏得了聲譽,樹立了品牌。因為一種觀念已十分深入人心,“含笑”不僅在做企業,也在講愛心做奉獻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