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考英語究竟該不該降分的討論還沒分出勝負,高考數學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近日,某門戶網站的一份網調顯示,“七成網友贊成‘數學滾出高考’”。理由是,進入社會之后,“只有數錢時才用數學”,“學會加減乘除就足以混社會”……坦白講,這個觀點有點“走極端”。
一者,數學是一門最為基礎的工具學科;二者,如果日后是主修理工科或是高精尖科技,甚至包括管理學等文科,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三者,數學是一種思維,不只是算術和幾何,數學思維在某種程度上既是一種哲學思維,也是一種邏輯思維。無論我們寫文章,還是做人做事,都能用得著這種思維。
按照“數學滾出高考”的邏輯,除英語、數學之外的其他學科,都能找到“滾出高考”的理由:刪除了魯迅文章和《水滸傳》的語文似乎變味了許多;至于地理、生物、物理、化學,也有相當一些內容超越了我們的生活。而實際上,所有的科目中,似乎只有體育課、美術課、計算機課、音樂課等這些沒有進入高考的科目能夠與我們未來的工作生活發生關聯。如是觀之,要滾出高考的,已經不只是英語和數學,還包括現在涉及的全部科目。
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教育學科的設立,當然不能完全按照生活工作的內容來劃分。社會終究是一個全才和專才的混合體,而教育也必須在“全面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如其不然,我們的高中教育則應該設“開車課”、“考公務員課”、“禮儀課”、“法律課”等內容。顯然,完全社會化、生活化的教育與高考,也并非我們所期盼。
當然,也要看到,一些網友贊成“數學滾出高考”,其背后表達的也許是對“高考一元化評價體制”的不滿。難度確實有些大的數學,只不過率先成為了整個高考制度的替罪羊。對此,教育部門應予以正視——高考改革,只有多聽聽大家怎么說,才會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質疑之聲。
高考改革,是一個極其復雜、極為繁瑣的改革工程。它涉及到我們每位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而顯然,如果當我們的高考無法解決“實用性和學習性”、“既要簡單,又要有區分度”這幾個問題,教育部門似乎只有選擇“打破高考作為唯一評價方式”、徹底實施素質教育這一條路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