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風格與閩南特色相融的建筑,訴說著一段段別樣的精致生活 與文化氣度——
為華僑故居注入文創活水
華僑新村的諾爾庭院咖啡館外,古樸的紅墻上陽光斑駁。(尹文麗 攝)
上個世紀50年代,泉州市為歡迎歸國華僑及其家眷,在如今的泉州市鯉城區北門街附近,歷時數年建成了擁有5排48棟花園別墅的華僑新村。半個多世紀過去,華僑新村里的華僑故居保留著閩南建筑風格和僑文化特色,使這里成為一個極具地標特征的泉州文化標志。
華僑故居只是泉州華僑文化的一個縮影,在晉江五店市、鯉城區五星社區陳氏古民居群等地,歸僑們居住過的房屋與他們帶回來的僑文化豐富了泉州文化的內容。隨著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的崛起,“華僑新村”等華僑故居正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扎根之地。人們在傳統建筑文化和華僑文化氛圍中,感知過去,創意未來。
如今,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殊榮的摘得,把泉州文化影響力提升到國際層次。華僑新村以及其他華僑故居所代表的僑文化,又該如何以其獨特的文化積淀,為這張金名片下一個醒目的注腳?
□本報記者 游怡冰 尹文麗
由華僑故居改造成的咖啡軒庭院里,文藝氣息濃厚。 (尹文麗 攝)
探訪
華僑故居變身時尚休閑文化場所
走進中山公園背后的愛國路里,時光忽然停住了。道路兩側是靜謐的樹木,花木掩映下,一幢幢精致的紅色小樓就出現在面前。獨門獨戶的院落、寬敞的庭院、極具閩南特色的裝飾,這些融合了南洋與閩南風格的座座別墅,訴說著當年華僑們的精致生活與文化氣度。在這樣寧靜、安詳的地方,想不沾染上文化氣息都難。
聽到了悠揚的鋼琴聲,循聲覓去,原是咖啡館的客人在即興演奏。你不必驚訝,因為如今,華僑新村里的一些小洋樓里陸續開了咖啡館、旅館、酒吧等。隨意踏進一座紅磚老別墅,觸目是綠油油的草坪、白色陽傘、古木桌椅……這可不是一般的民宅,而是華僑新村一家融古典與現代為一體的咖啡館。“我們大范圍地保留了老別墅的原貌,懷舊風格是咖啡館的主格調。”咖啡館負責人阿文介紹。跟新潮的創意園區相比,這里安靜許多,淡淡的小資情調也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讀書、小憩。顧客坐在咖啡館里,感受華僑新村積淀的建筑文化、華僑文化和歷史文化,享受緊鄰繁華鬧市的別樣清靜。
在華僑新村,這種被改建成藝術工作室、展覽空間或酒吧、餐廳、咖啡館的老別墅越來越多,而且不時舉辦各種展覽或小劇場活動,更散發幾許浪漫和藝術氛圍。不單單是華僑新村,當初為安置歸僑子女而建的泉州機電廠,如今也變身為“六井孔”音樂文化創意園。無論是在華僑新村還是“六井孔”音樂文化創意園,人們都不難發現,在這里現代的經營觀念與舊的建筑碰撞融合,新潮設計與傳統文化各展風姿,沒有絲毫不協調感,反而涌動著生機和活力。
觀點
注重文物保護兼顧開發利用
逐步納入文物保護單位
據統計,全市共有250多處有保存價值的華僑故居,只有14處被列入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加強華僑故居保護力度,民盟泉州市委員會委員、市僑聯秘書長曾佳珩建議,將有價值的華僑故居納入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范疇,有步驟地列入文物保護單位。“除了規劃局確定的五個歷史文化街區、15條街巷和635幢民房外,全市所有縣(市、區)和鎮(街道)都要提出自己轄區內的保護方案。要有專人負責華僑故居摸底、統計、存檔的工作,并提出保護意見,同時,加強保護宣傳工作,防止盜賊偷竊對其造成破壞。如果個別華僑故居的保護影響到城市建設,建議采用整體搬遷措施,做到既保護又開發。”
“近年來,通過媒體關注與部門的協調,許多華僑別墅與古厝都得到了更為完善的保護。特別是很多地方在拆遷過程中注意保護華僑別墅等前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如晉江五店市。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曾經被用來養雞、破敗情況較為嚴重的鯉城區五星社區陳氏古民居群,如今得到了不錯的修繕。”泉州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陳小鋼表示,希望政府進一步引導全民增強保護華僑別墅的意識,媒體繼續關注報道華僑別墅,營造良好的保護氛圍。
引入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泉州諾爾庭院咖啡館負責人阿文說,華僑別墅獨具風情,是很難得的資源,希望政府可以借這個平臺招商,發展創意園區吸引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帶動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成為推動我市創意產業發展的又一據點。引入書畫吧、文化沙龍、創意工作室、酒吧、庭院咖啡等高端休閑業態,形成幽雅的休閑街區。他同時提到,目前華僑新村內停車難,路燈也不是很多,希望政府完善這里的配套設施,包括道路設施、垃圾桶、路燈和綠化等,為新村內居民和文創產業發展提供更多便利。
在華僑大學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安民看來,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尤其對于泉州這種具有歷史積淀與海外氣度的城市,更要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各種產業在引入時,尤其要注重文化意境的培植,才能與古城融為一體,休戚與共。他說:“從大的方面來說,是要注重閩南文化與泉州民俗的融合統一。要在氛圍上讓人感受到閩南特色,在活動組織上要體現泉州的民俗文化,在飲食文化與建筑文化上滲透出閩南特色,在景觀小品上要有文化內涵,做到與‘歷史文化名城’和‘東亞文化之都’的定位相符,實現光耀文化遺產的目標。”
他山之石
上海馬勒別墅:
修建為現代賓館
馬勒別墅(Moller Villa),位于上海市陜西南路30號,占地五千余平方米,1927年由英籍猶太人馬勒委托當時著名的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建造,于1936年竣工。主建筑為三層斯堪的那維亞式挪威風格建筑,宛如童話世界里的城堡。1989年,馬勒住宅被列為上海市一級優秀近代建筑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根據上海市政府安排,國內大型旅游集團——上海衡山集團入主馬勒住宅,以“歷史加功能”為主導思想,在保護原建筑風格、外貌、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全面修繕,馬勒住宅變成“衡山馬勒別墅飯店”,成為目前國內城市中唯一一家由近代保護建筑修建而成的現代賓館,并成為申城首家精品酒店。
新加坡虎豹別墅:
化身旅游勝地
虎豹別墅(Haw Par Villa),又稱萬金油花園(Tiger Balm Garden),建于1937年,由著名藥店商人胡文虎先生出資建造,坐落于新加坡西海岸巴絲班讓路臨海的山崗上。新加坡政府于1985年征得胡氏家族的同意,接管了這座別墅公園,并把花園面積擴大到3.2公頃,除保留原名和原有的全部雕塑外,還配置了最先進的科技設備,使原來靜態的場景成為動態的景觀,游人在欣賞雕塑藝術的同時,可以領略到最美好的聲光效果。虎豹別墅公園在擴建時還增添了“東方神圣”、“西游之路”、“錦繡中國”、“盤古開天地”、“新加坡之歌”等景觀,使這里成為弘揚東方文化的旅游勝地。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