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吧,就這樣和你說再見?
網吧審批禁令解除,泉州市場反應冷淡;專家稱網吧或面臨消亡,業內謀求轉型
東南網11月29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李秋云 黃謹 經濟參考報)近日,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總局聯合發出“開展單體網吧審批”的通知,解除了持續6年之久的網吧審批禁令。
不過,記者連日走訪泉州網吧市場發現,大多經營者對此并不興奮。走過“黃金時期”的網吧,在2008年以后接連遭遇金融危機和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的沖擊后,上座率大幅下降,經營開始走下坡路。最近一兩年,泉州接連有網吧歇業、轉讓。
部分國內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網吧或許已走向“終點”。然而,有的經營者并不甘心。據了解,泉州已有部分網吧向“網咖”轉型,希望在上網之余賦予它更多的休閑、便民功能。
網吧,還不想就這樣和你說再見。
【現狀】
泉州網吧接連轉讓、歇業
“很多人都不想做網吧了,放不放開有太大意義嗎?”在鯉城區南環路一家網吧,經營者黃先生說到網吧審批禁令解除,一臉冷淡。與2007年禁令發布時相比,不管是網吧業主,還是行業主管部門,對網吧的關注熱情都大不如前。
黃先生是鯉城網吧行業協會的負責人,最高峰時經營4家網吧。“第一家是2005年開的,算是黃金時期,很多人都想投資”。特別是網吧審批禁令后,那一紙許可證更是搶手,最火熱時甚至炒到二三十萬。
不過,2008年以后,基本見不到這樣的光景了。特別是近兩三年,他眼見一些網吧歇業、業主轉行,協會80多個成員網吧,如今已關掉三十多家。就在去年,他將一家網吧轉讓了,而另外幾家的轉讓信息掛了大半年無人問津,只好重新裝修、升級設備。“不升級經營不下去。”黃先生稱,多年前炒得火熱的許可證,再放下去也許只是一張廢紙。
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對網吧心灰意冷的,并不只黃先生。市區田安北路一家網吧經營者說,停業意味著前期投入打水漂,繼續經營卻需要更多投入,非常矛盾;湖心街一位經營者則更直接,“早晚有一天開不下去,我就看有沒有人想接手”。
記者從泉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網吧共有690家,最高峰時共有6.6萬多臺電腦。據該局文化市場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泉州大約有50家網吧停業、歇業。而網吧業內人士稱,實際停業的數量應多于50,因為有的網吧停業后并未正式報停。
該局文化市場科有關人士稱,目前尚未接到關于網吧審批放開的細則。不過,在他們看來,即便放開了,也不太會有新經營者入行。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