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雙重沖擊波:金融危機+互聯網、手機普及
網吧在泉州的存在時間,也不過十五六年,為何走向沒落?
●記者走訪中,經營者抱怨最多的就是經營困境,回報周期明顯拉長則是最直觀的體現。一家在泉州占有很大市場份額的網吧連鎖機構負責人蔡先生舉例說,以投資100萬的網吧為例,在黃金時期,一年半到兩年內基本可以收回成本;而在最近幾年,這一周期被拉長到三年多甚至更長。“網吧每3年差不多就需要一次更新換代。換句話說,前面的投資剛收回,馬上又要再投資。”
在過去幾年間,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員工工資,起初一千二三,現在兩千多,主管要三千以上;以前租金一平方米20幾元,現在漲到35元;還有每兩三年就要升級設備……”黃先生粗算了一筆賬,經營成本幾乎翻倍。
●除此之外,就是網吧主要消費群體的“縮水”。而“縮水”現象,與金融危機以及家用電腦、智能機的普及不無關系。
業內人士預估,在網吧消費群體中,外來工至少占七成。2008年金融危機后,工廠關門、外來工減少,對網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們一家開在工業區的加盟網吧,附近一企業的工人從8000多人減到現在不到4000人,影響可想而知。”蔡先生說。
而在接下來幾年里,互聯網、家用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給網吧帶來的沖擊并不亞于金融危機。在許多經營者看來,網吧最初所具有的社交、娛樂功能已被大大弱化,如今到網吧來聊天、瀏覽網頁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玩大型游戲的。據蔡先生透露:在經營最好時,他旗下加盟網吧平均上座率為八成左右,電腦開機率達到3~5人次/天;而現在平均上座率可能不到5成,有的電腦全天閑置。
●泉州市文廣新局文化市場科相關人士認為,“現在的文化市場越來越多元,比如K歌、看電影,選擇多了,網吧受冷落也是必然的”。
【未來】
消亡成定局?部分網吧求轉型
存在了十多年的網吧,未來會怎樣?調查中,有經營者直言“網吧已經走向終點了”,而行業主管部門相關人士也稱網吧為“夕陽產業”。
國內有專家稱,隨著行業的持續萎縮,網吧正在面臨消亡。艾媒咨詢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張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網吧大都已變成“游戲吧”,主要吸引年輕用戶打一些大型聯機游戲。但這也無法維持長久,因為如今游戲制作者的焦點正在逐步向智能手機轉移,網吧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就像膠卷一樣,網吧這種業態實際上正在被技術發展所淘汰,這種情況在所難免。”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也稱。
不過,專家項立剛表示,如果積極應對,網吧并不會完全消亡,而是會逐步轉型。就目前看來,網吧在游戲體驗以及游戲玩家社交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隨著諸多網吧在硬件方面的不斷更新和網絡的提速,大屏幕和高速的網絡視頻體驗也成為網吧的賣點之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泉州已有部分網吧正尋求轉型。“單一的網吧肯定是無法生存,必須轉型,賦予它其他功能。”蔡先生稱,在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網吧轉型為“網咖”,從2009年起,這一機構旗下部分網吧增加了超市、便民服務項目。盡管目前上網仍是網吧主要經濟來源,但蔡先生認為,轉型是大趨勢,對此也表示看好。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