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試點山邊村低保戶申請民主評議票決制
透明,讓低保不變味
本報記者 林澤貴
該領取的人員沒領到,不該領取的卻領了,甚至還出現了富人低保戶、“一人多地冒領”、“死人冒領”、“高報低發”等問題,本作為救命錢的低保政策在基層的種種亂象不時見諸報端。這與相關部門審查不嚴、監管不力有關系,但低保門檻過于寬泛籠統、判斷標準過于簡化,也是造成“制度性失明”的重要原因。
低保關乎弱勢群體的基本利益,也關系到國家惠民資金的使用安全。針對低保政策實施中的種種亂象,透明化運行是一劑良方,增加透明性才能讓低保不變味。
此次海滄試點推行低保民主評議票決制,5個環節環環相扣,是對增強低保戶確定過程透明度的一種摸索,也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新舉措。但要保證票選過程真正公平公正,透明程度還可以再提高,比如組織參加評議的村民代表是如何選擇出來的,如果代表的代表性不強,或者是被指定的代表,那票選的結果一樣會遭到質疑,村民監督就更難實現。
在最為關鍵的評審過程中,如何讓利益有關方和外界全面參與,就需要更為嚴格而透明的程序把關,才能使低保違規行為無法逃避監管。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