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新快報》記者陳永洲事件,再次引起了全社會對新聞真實性的關注。就在昨天,農夫山泉又舉報《京華時報》虛假報道,一時間各種議論紛紛。在紛繁的復雜的現實面前,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讓我們回歸本真,重新審視一下這個詞語“新聞真實性”。
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表現在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新聞事業,一向把真實性看作是新聞的生命。1947年,中國解放區新聞界開展反“客里空”運動,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新聞工作者為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并且把新聞必須真實列為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列為新聞工作接受黨和人民監督的重要內容之一。
新聞真實性的本質表現于執筆者的思想、立場和依據真實所作出的正確判斷的與否。這就要求記者要深入實際采訪,了解真正事實。著名新聞研究者方延明說:“真實不是孤立的,真實是主客觀的統一”,“新聞事實是主觀對客體的描述,是客觀事實通過記者主觀意識后的結晶體。”從他的這些觀點當中我們知道要讓主觀描寫客觀事實必須真實,而這一真實需要記者深入實際采訪才能得到“第一手事實”。
但真實并不等于不加分析,不予取舍的有聞必錄。正確把握新聞的真實性,關鍵在于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新聞的事實進行符合實際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分析選擇,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并在此基礎上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在重大社會事件、社會風潮或社會動亂發生的情況下,新聞媒介尤其要進行科學的社會階級分析,才能把握住社會多數成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態度,才能做到真正為人民說真話。離開了科學的社會階級分析,新聞輿論就難以反映事物的真正性質,也就談不到新聞真實性。作為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強調新聞的真實性,還有一個方面的關系要處理好那就是,正面宣傳與揭露陰暗面的關系。我本人就認為現在的網絡新聞非常不適合小孩子、年輕人看,因為在他們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讓各種負面、黃色、暴力的信息充斥他們的眼球,真的會讓他們無所適從。是的,社會生活中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那你把陰暗面生動真實地呈現出來,就是真實么?你的目的是什么的?讓大家對社會絕望、抱怨?還是給世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考的方向?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反思。我想新聞真實還是要與輿論提供正能量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結合起來的,用正能量的新聞真實感動人、感染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公民道德教育需體現“三個味”
- 2013-11-25學“道德模范”需要注重“五個結合”
- 2013-11-21思明區筼筜街道開展“做志愿者,積德行善”道德講堂活動
- 2013-11-21東山縣供電公司:“道德講堂”宣揚身邊好人
- 2013-11-21東山縣召開中小學生“班級道德講堂”現場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