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隨著道德模范典型事跡的樹立,志愿服務活動的不斷推廣,一陣暖意之風刮遍神州大地,這在提升國民整體素質、增加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文明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也使得很多公民思想覺悟,境界提升,紛紛積極加入到志愿者隊伍行列中來,形成了以關愛他人,提升自我為主導的正確價值觀,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也豐富多彩、溫暖人心。
然而在志愿服務隊伍越來越龐大的同時,一些“一次性服務”、服務反悔、盲目服務也不在少數。誠然,志愿服務是公益的,是自愿的,但是,可能一次反悔或者一次盲目,會讓受助對象在充滿期望后又跌入絕望的深淵,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筆者看到過這樣一些報道。有些白血病患者需接受干細胞移植,在茫茫人海中終于幸運地找到配型“全相合”的志愿者,卻不幸在進入移植倉,免疫系統被摧毀的最后一刻,捐獻者突然反悔。一個本來充滿感動的故事,最后卻以遺憾收場,捐骨髓志愿者悔捐,白血病患者很受傷;重陽節前后,獻愛心活動突然井噴,養老院老人一天被一波又一波的志愿者們洗腳、洗頭、理發、剪指甲、掏耳朵多次,原本就是關愛老人的活動,卻讓老人感到不開心。每年重陽節老人都盼著,過了之后又會很失落,心理落差很大;志愿者注冊在線的數量日益增多,但是真正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堅持長期服務的卻與在線數量不相符。我們有堅持定期為老人義務理發10多年的志愿者,也有為老人免費理過一次發就不在義務服務的志愿者。我們有定期獻血甚至帶領家人一起獻血的志愿者,也有獻過一次血后就再也沒有聲音的志愿者……
志愿服務,是愛的服務。這份愛是單純無私的,也是厚重嚴肅的。我們在被道德模范感動,決定加入志愿服務行列時,我們要意識到,我們的這一舉動是莊重的,長期的,艱苦的,溫暖的,不是隨意的,不負責任的。我們獻出愛心,是要去幫助別人,不是溺愛也不是遺憾。
所以,一方面,我們志愿者要堅定信念,端正意識,做好愛心不是商業牌,愛心播撒需要堅持和艱苦的思想打算;另一方面,相關單位在招募志愿者時,要做好志愿服務的相關內容介紹,讓愛心人士認識到志愿服務也需要制度化,不能太隨意。并且做好科普宣傳普及工作,讓公民去正確、客觀的去了解某些志愿服務是沒有傷害的,這樣獻血、捐髓志愿者等一次性服務、反悔行為才會減少。
隨著文明指數的提高,志愿者的增多,溫暖多了,感動也多了。但是志愿者在奉獻愛心時要慎重考慮,盡量遵守承諾,確保志愿服務常態化、專業化,勿讓感動遺憾收場。(陳怡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道德建設需要法制支撐
- 2013-11-25最美孝心少年 社會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 2013-11-25壯大、拓展“道德模范群體”隊伍更為重要
- 2013-11-25要善于利用文藝形式宣傳道德模范
- 2013-11-25道德教育 孝心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