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爭取3700萬元扶持資金
1987年,組織發動村民開辟大人嶺至蘇田4公里多路;
1991年,從陳田水庫架設高壓線路到黃田,黃田人用上電;
1995年,黃田村通上自來水,小學新教學樓落成;
1996、1997年,整修黃田至筆架林場4公里多路和厝斗到蔡田1.5公里公路,架設兩座公路橋;
1998年,村部大樓落成,解決了有址議事的問題;
1999年,對40千瓦水電站進行改造;
2001年,完成朝陽公路黃田村段5.8公里公路建設。
在《潮涌泉港》一書中,我們看到了陳其偉十多年前的一份演說稿。彼時,他回顧著自己的村官生涯,是這樣說的:“十幾年來,幾乎每年都為村里辦了一件實事。”
路越鋪越多,緊接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文化教育、招商引資,陳其偉馬不停蹄地追尋著黃田村的致富之夢。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涂嶺鎮剛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時,就把試點放在黃田村。由于老百姓一時對政策不理解,推行難度頗大。陳其偉發現,主要難點是一些年輕人自認為身體好,參保新農合花冤枉錢,于是在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宣傳政策外,還到幾個思想顧慮較多的年輕人家中做工作:“年輕病較少,老人病較多;有病時人幫我,無病時我幫人,參保新農合實際上是在幫自己”。就這樣,在他的耐心勸說下,黃田村當年就完成新農合參保任務,也為全鎮推開該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通電施工,他和村里黨員干部爬懸崖、攀峭壁,硬是肩挑背扛,將幾十噸機器、管道運進深山;村里沒有自來水,他四處勘察、跑部門、籌資金、定線路、買水管,讓黃田村成了涂嶺鎮頭一個通自來水的村莊;村小學興建,得拆遷幾十戶,他挨家挨戶地做思想工作,有一次1點多回家,迎面一輛拖拉機沖來,人差一點掉進深淵,嚇出一身冷汗。村民們說,這當中許多活,即使是干慣了農活的人都覺得苦。
他沒有覺得苦,但他也哭過。村民陳云騰回憶:“修朝陽公路黃田村段時,除了村民籌資,陳其偉還借了錢,大過年的,討債的人大把大把地找上門,把他一個男子漢生生逼哭了。”
今天的黃田村早已不同往日:鱘魚基地、黑山羊基地、盆景基地、有機茶葉基地、生態果林,一批無污染的致富項目相繼開辟;1.3萬畝光禿禿的山頭長滿了綠樹;甜美的地下水涌出“爽田”、“筆架巖”等礦泉水品牌;村部辦公樓和村文化活動中心拔地而起,曾經的市級重點幫扶村,變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而這位老書記,憑著自己的腳板子、嘴皮子,愣是在最初幾乎沒有一分村財的情況下,為村里爭取到了各級資金支持3700多萬元。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