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央視及其他媒體連續曝光我國“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也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內參報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據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大力提倡“舌尖上的節約”,首先要從官場做起。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八項規定出臺后,許多地方出現了年會聚餐退訂潮,很多地方開“兩會”實行自助餐等。實踐證明:只有“一把手帶頭”,只有領導干部身體力行,“舌尖上的浪費”才有可能轉變為“舌尖上的節約”。我們更希望這一轉變不是“走過場”,不是“一陣風”,而是用剛性的制度兜底、用長效的規則規范,讓厲行節儉成為所有黨員干部的共識,使之固化為行政倫理,繼而成為整個行政系統中不可移易的風氣。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大力提倡“舌尖上的節約”,民間百姓人人有責。“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同樣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糧食,提倡和力行“舌尖節約”不僅是對有限的社會資源的珍視,更是對農民辛苦勞作的尊重。在國外,一些國家已經將“餐桌浪費”上升到浪費社會公共資源的高度進行立法限制,剩菜超出規定分量時,消費者會被罰款,對浪費行為不予提醒的餐館也會受到處罰。因此,“舌尖節約”應該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量力點餐、倡導“光盤”、剩菜打包理應成為節儉習慣,只有徹底克服“面子”的虛榮心,真正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道德觀,“舌尖上的浪費”才有可能徹底銷聲匿跡。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大力提倡“舌尖上的節約”,餐飲業責無旁貸。應該指出的是,目前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的點菜單都沒有注明飯菜數量,顧客點菜時沒有參照,加上餐飲企業為了更多贏利很少阻止,超量點菜在所難免,這也是造成“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嚴重的原因之一。當前,餐飲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必須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應當及時調整經營方式,推行分餐式、自助式,根據客人的多少,適時調整菜肴的分量,服務員應該提供點菜提醒服務、打包服務等,只有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完美統一在一起的餐飲企業才能最終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周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17漳平市交管大隊獲全國“敬老文明號”榮譽稱號
- 2013-12-17石獅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啟動環衛管理年度考評
- 2013-12-17武平縣城廂鎮園丁村創建文明村
- 2013-12-17石建平在全省設區市委文明辦主任會議上的講話
- 2013-12-17龍巖前往全國文明城市廈門市學習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