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出席志愿服務工作座談會時強調(diào),要把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條有效途徑,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培育志愿服務文化自覺。(據(jù)中國文明網(wǎng))
筆者對此深以為然。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的志愿服務活動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總的看來,參與人群單一、參與人數(shù)較少、主動參與意識差、“三分鐘熱度”等問題仍然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志愿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象劉奇葆部長強調(diào)的,努力培育志愿服務文化自覺,讓志愿服務成為每名社會成員的主動行為。
如何培育志愿服務文化自覺?筆者認為離不開潛移默化的教育。
蘇軾曾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樣,長期接受志愿服務理念教育,志愿服務自覺意識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比如我省最近一個時期組織開展的“善行河北立德樹人——優(yōu)秀志愿者高校巡講”活動,通過11場的巡講,直接受益人群近4000人,影響了在校大學生和青年教師近30萬人。這就是加強志愿服務理念教育的一個很好的載體,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近日,筆者又從網(wǎng)上看到,教育部12月9日在京召開座談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精神,要求把志愿服務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考察和評優(yōu)升學的重要依據(jù),相信此舉一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廣大青少年志愿服務自覺意識的養(yǎng)成,促進青少年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我想,我們的其他地方和部門,也可以借鑒教育部的做法,把志愿服務教育融入干部職工、社會公民的日常教育當中,通過道德講堂、傳統(tǒng)禮儀知識講座、公益廣告展播、功德錄、文化墻等形式,激發(fā)人們內(nèi)心的志愿服務自覺意識,樹立“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
除了言傳,還要身教。先進典型、公眾人物的志愿服務自覺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積極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比如當代雷鋒郭明義,不僅自身投身公益,還發(fā)起成立郭明義愛心團隊,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了社會公益活動,目前全國各地成立的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分隊、大隊、小隊已達170余支,6萬多人加入其中,累計捐款200多萬元,在新疆、重慶援建希望小學各1所,資助困難學生2900多名,無償獻血130多萬毫升,捐獻造血干細胞血液樣本5000多例,800多人成為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再如我們河北省霸州市新利鋼鐵公司的常務副總侯振國,吸引、帶動身邊人成立“侯振國愛心團隊”,成員達1500人,幾年時間籌集善款500余萬元,先后讓18名大病患者重拾希望、500多個貧困學生重返課堂,為700多個困難家庭重新帶來了溫暖。我想,如果能有更多的影視明星、社會名流能夠象郭明義、候振國一樣,主動參與志愿服務,一定能夠發(fā)揮其教育示范作用,吸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收到“滾雪球”的良好效應。(劉義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tài)系統(tǒng)”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
- 2013-12-30道德之樹 不應掩蓋事實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