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到1962年,毛澤東沒做過一件新衣服,一件睡衣穿20年補了70多次,一雙皮鞋穿了幾十年,襪子都露腳趾頭;吃飯時,掉在飯桌上的一粒飯、一根菜,他都要撿起來吃掉;三年困難時期,他7個月不吃一口肉;即使過了困難時期,最好的伙食改善也不過是一碗紅燒肉。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中紀委網站 12月22日)
作為大國的主席,當然有條件穿得更好。但毛澤東主席卻節儉如斯,一件睡衣,一雙皮鞋穿幾十年。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和共產黨人特有的政治品質,無愧為各級干部們的楷模。
其實,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是厲行節約,艱苦奮斗的表率。朱德親自墾荒種菜,周恩來住的是簡陋的窯洞,彭德懷穿的是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在延安采訪的美國作家斯諾由此發現了我們黨和與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深感中共領導人身上蘊藏著一股巨大的“東方魔力”,斷言這股力量就是“興國之兆”。
毫不夸張地說,老一輩革命家們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就是今天我們很多領導干部的一面鏡子。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腐朽思想的侵蝕,享樂主義隨之而來,一些領導干部滋生了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習慣,出門公車代步,桌上大魚大肉,辦公室金碧輝煌,處處講排場,比闊氣,搞奢華,玩奢侈。老百姓頗有意見,稱其為“屁股上的腐敗”、“桌子上的腐敗”、“輪子上的腐敗”。
鋪張浪費絕非小事,不僅因為它脫離我國基本國情、背離優良傳統文化,還在于它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革命烈士方志敏曾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領導干部是否秉承勤儉節約的傳統,關系黨的形象,決定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分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毛澤東總理的節儉之風,正是我們領導干部的一面鏡子。我們每位領導干部都應以毛主席的節儉精神為鏡,好好照照自己,省視省視自己,做生活樸素的表率,以自身的優良作風鼓舞人,以勤儉節約的作風帶動全體干部,在全黨中形成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努力艱苦樸素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頑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南藝教授被撞放棄索賠”樹道德標桿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