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西街:活版“清明上河圖”盼增色添香 2014-01-08 09:59?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西街,是有鄉愁的地方。而事實上,對于很多人來說,西街還是現實中的機緣,和比鄉愁更貼近生活的情愫。 |
西街密集的紅瓦古厝 ■專家專訪 鄉魂喚起鄉愁 吸引人氣才能繁榮 如今居住在北京的駱中釗是中國當代著名鄉村規劃專家,北京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總建筑師。他認為,古厝是泉州的魂,閩南古大厝在泉州的數量特別大。不論是西街片區的保護與開發,還是具體到古厝的保護與開發,都應該先了解其文化內涵,“知道好在什么地方,才能進行激活與提升”。 駱中釗說,想要讓西街的業態真正繁榮,首先要想辦法讓其熱鬧起來,西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歷史文化積淀。“讓人們參與到文化當中,先有人氣,才能繁榮。” “古厝為什么這么美,如果了解它的時代背景,你就會發現,那是因為當時在外打拼的泉州人回到家鄉后,都在比拼建房子,房子建得美,能向鄰居展示自己在外面勤勞掙錢、辛苦營生并且有所成就,這同時也是答謝祖先的方式。” 駱中釗說,了解文化之后,應該想方設法喚起人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比如新興的一些街區,為什么在平安夜里人滿為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外來文化比起中國傳統文化而言,更加通俗易懂,年輕人容易接受。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深厚,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用文化創意的方式開發,吸引年輕人參與,讓他們懂得,進而容易接受。” 駱中釗認為,西街要把業態做起來,首先要讓其熱鬧起來。“過去說泉州‘市井十洲人’,‘市井十洲人’最重要的是能吸引人,現在提出讓舊街繁榮,也要先吸引人氣。”駱中釗說,不少泉州人其實常常覺得閑暇時沒有地方可去,甚至跑到郊區游玩。“用傳統元素喚起鄉魂,用鄉魂喚起人們的鄉愁和鄉思,鄉魂就是傳統文化。比如元宵節,如果將燈會的時間拉長,讓更多市民參與;比如拍胸舞,過去不只是演員表演,而是普通人都參與跳舞。”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