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聞網(wǎng)訊 13日,記者在愛心人士林麗的帶領(lǐng)下,來到羅源縣鳳山鎮(zhèn)管柄村村民倪義順家中,正趕上他打工所在的建材公司老板林守錦和陳家淼上門,他們送來油、米及慰問金,倪義順和他臥病在床的妻子謝雪賓眼噙熱淚、連聲道謝。
禍不單行:兒女智障母親患腫瘤
倪義順的磚房由親戚們集資搭建。“多虧親朋好友幫忙,這十幾年我們才能堅持下來。平時我打零工的收入全部用作孩子的醫(yī)藥費,卻還是欠債,根本不敢拿錢去買什么東西……”倪義順說,家中每一樣家具甚至每一件衣服都是慈善機構(gòu)及好心人送的。記者看到倪義順家最值錢的電器,就是一臺24寸的老式電視,那是陪伴一對智障兒女成長的唯一“玩具”。
臥室里,穿孔發(fā)黑的棉絮鋪在床上,兩個孩子坐在床頭,雙眼無神。“民政局送過棉被給我們,但我們舍不得用,等過年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吧。”謝雪賓一邊向記者解釋,一邊扯過床單遮住那床黑棉被。
林麗告訴記者,兩年前她偶然從朋友處得知這家人的情況后就經(jīng)常上門,或送點吃的用的,或給謝雪賓打氣。林麗紅著雙眼,說起了這一家人所承載著的常人無法想象的苦痛:女兒倪舒華四歲時因一場高燒成了弱智兒,20歲的她終日只會傻笑;兒子倪志輝一周歲時也患上同樣病癥,如今14歲的他不僅智商極低,雙腿肌肉還萎縮,行動不便。
倪義順夫婦倆到處求醫(yī)、求助,由于常年勞累和愁苦,謝雪賓去年查出萎縮性胃炎,不久前又經(jīng)省立醫(yī)院確診患有大腸管狀腺瘤。
眾人“拾柴”:送錢送物“送房子”
“病”把倪義順的家底掃蕩一空,所幸總有一些溫暖的手遞來絲絲暖意,讓他們熬過十余載“寒冬”:親人們集資給他們建了幾間磚房,時不時上門送些生活費、做些家務(wù);孩子急需藥費時向鄰里湊的錢,還時他們總說不用;揭不開鍋時向店里賒的米,老板也總說不急;計生協(xié)時常送去圍裙、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及慰問金;民政局為防智障孩子摔傷,專門撥款在門口砌起圍墻;殘聯(lián)送來輪椅、村里逢年過節(jié)來慰問……
“縣里的醫(yī)生建議轉(zhuǎn)到大醫(yī)院,可是我身無分文,跟親友再也開不了口……”倪義順雙唇顫抖著說,常年被苦難折磨的臉上刻著深深的無奈和自責(zé)。他告訴記者,孩子肌肉越發(fā)萎縮,大腿細如竹竿,可能再也無法下床了。
管柄村委會支委張國新說:“村里都在盡力幫忙,可實在能力有限,只希望社會上更多好心人能拉他們一把。”好心姑娘林麗告訴記者:“當(dāng)初我母親病重,全靠病友們支持鼓勵才戰(zhàn)勝病魔;我堅信世上有許多善良的人,他們會把手伸向需要他們的人!”
(福州日報記者 王元鍇 通訊員 洪映 劉其燚 康琳 文/攝)
![]() |
![]() |
責(zé)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