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日,本報刊發《“吳登云式的好醫生”蔡立忠昨日病逝——生命最后階段牽掛的仍是病人》一文,獨家報道了泉州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蔡立忠從業近25年,把時間精力都用在病人身上,卻不肯為自己看病多花一點時間,最終因肝癌病逝的感人事跡。文章推出后,這位群眾眼里“人民的好醫生”事跡迅速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不僅本報連續追蹤報道,蔡立忠援疆工作地的《昌吉日報》也全文轉載本報19日報道。今日起,本報陸續推出系列報道,立體展現蔡立忠無私奉獻、舍己為人、對工作孜孜追求的人生歷程。
□本報記者 王蕾 實習生 陳思靜
天山腳下,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環境獨特,風景壯麗。2010年12月,蔡立忠成為我市第五批援疆干部、市首批援疆醫療隊的一員,奔赴昌吉市,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在這里,蔡立忠擔任昌吉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骨科副主任醫師,傳授中西醫結合的骨傷疾病治療方法,改進部分骨科手術的方式,為當地各族人民解決了病痛,也留下了寶貴的醫療經驗,被昌吉市委市政府評為“福建省智力援疆先進個人”,被昌吉市衛生局評為“吳登云式的好醫生”。
投入援疆
三個月開展規范化診治培訓
從小到大,女兒的學習都是蔡立忠一手抓的。2010年,女兒正讀高二,是高中學習的關鍵階段。如果奔赴新疆,女兒的學習怎么辦?經過考慮,蔡立忠還是決定援疆:“這是政治任務,只要國家需要我,我就奔赴邊疆。”
身處西北邊陲,不僅要適應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風俗習慣以及干燥、早晚溫差大的氣候條件,還要忍受對家人思念的煎熬。剛到昌吉的第一個月,蔡立忠就因為不適應氣候而感冒了,但他始終沒有告訴家人。“直到他今年1月住院前,偶爾聊起‘咳嗽’,我才知道他剛到昌吉時就感冒了。”妻子吳少玲說。
雖然困難不少,但蔡立忠還是迅速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援疆的前3個月,他就在昌吉市人民醫院開展了老年性疏松性骨折規范化診治培訓。為鞏固培訓效果,蔡立忠還在院內及科室進行大講課5次,制定每日查房制度、每周定期教學查房及業務學習制度。
創新治療
兩項手術取得更好療效
提起蔡立忠,昌吉市人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都記得,這是一位低調做人、認真做事、謙虛好學的醫生。在他援疆期間,為醫院提高醫療水平付出了許多。“蔡醫生改進了受援醫院的兩項手術方式,一是四肢骨折類固定手術,一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當時的市援疆前方分指揮部指揮長、豐澤區委副書記黃景春回憶道,蔡立忠改進的兩項手術方式,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蔡立忠援疆前,昌吉市人民醫院主要采用西醫治療骨傷疾病,治療效果有限。蔡立忠到該醫院后,大膽創新,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四肢損傷后期肢端腫脹、關節功能障礙以及頸肩腰腿疼痛等病癥,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名膝關節損傷的女學生,經住院治療好轉出院,但出院3個多月后膝關節功能仍然受限,走路跛行。蔡立忠對她予以中藥熏洗并指導功能鍛煉,她的關節功能很快就恢復正常。
蔡立忠還利用骨科牽引床治療髖部骨折,操作方便,減少了病人創傷和對醫務人員的放射性傷害,提高了骨折愈合率。
仁心施救
多次解除患者疑難雜癥
真誠、熱情的蔡立忠,與昌吉市人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每當他走到昌吉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總能聽到醫生護士們親切地叫著“蔡醫生好!”對待病人,他總要把病人的病情問個明白,實實在在地給患者解決問題。
昌吉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肖軍患左側臀腿酸痛多年,連系鞋帶都感到困難,曾求治當地多家醫院都未能得到明確的診斷與正確的治療,經人引薦,他找到了蔡立忠。蔡立忠認真診斷后,僅為其打了一針藥,
便基本解除了他多年的病痛。類似肖軍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面對病人送來的錦旗、感謝信,蔡立忠總是微笑著說:“我是醫生,這是我應該做的。”
搬入昌吉市人民醫院的新病房樓后,骨科醫生力量弱,高資歷的醫生少,中午時間是臨床技術力量最薄弱的時間。這時,蔡立忠每天中午都堅持在科室里休息,義務替二線班,多次杜絕了安全隱患。不僅如此,他從醫態度嚴謹、手術造詣精湛,更是被手術室的護士們稱為“骨科手術塑形雕刻大師”。遇到急診手術,蔡立忠隨叫隨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2011年7月,一位30歲的工人從高處墜落,被診斷為高位截癱需緊急手術。當病人送到醫院時,已是凌晨3點。手術風險大、難度高,骨科又缺乏有經驗的醫生,醫生護士們一下子就想到了蔡立忠。接到通知,蔡立忠立即趕到手術室。1個小時、2個小時、3個小時……細密的汗珠從蔡立忠的額頭上滲出,但他每個細微的動作都聚精會神,一針一線的縫合都聚精會神。病人住院兩個月里,蔡立忠親自主刀,為其實施了腰、腿復合傷手術。兩個月后,病人自己走著出院了。“這種病情下,兩個月后能走著出院,真的很不容易啊!”對此,昌吉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華德良贊嘆不已。
情系邊疆
資助少數民族中學生
討論疑難病例時,蔡立忠很健談,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而在生活中,他卻是寡言的,有什么困難從未提過要求。“老蔡,如果你家里有困難需要回去,要告訴我,及時請假回去。”黃景春了解到蔡立忠女兒臨近高考,提出讓他請假回家看看女兒,但蔡立忠說:“沒事!我這樣很好!”看似放心的背后,卻是父親對女兒滿滿的牽掛:幾乎每天他都要給女兒打電話,詢問女兒的學習情況,有時一個電話能打一個多小時。妻子不解他的做法:“你怎么不干脆請假回來呢?”“不能請假。國家什么時候規定放假,我就什么時候回去。”蔡立忠總是這樣回答。
援疆期間,蔡立忠每月工資并不高。為了省錢,他對自己很吝嗇,一件衣服穿到褪色了還舍不得換。“有一次援疆干部組織出去玩,他叫我打了3000多元到他賬戶上。我真沒想到他窮成那樣。”妻子吳少玲說,接到電話時,她十分意外。對自己小氣,對待別人蔡立忠卻很大方。援疆期間他主動聯系,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擠出錢,資助昌吉市兩位少數民族中學生。對于資助的事,他始終不愿聲傳,連家人都不知道。
一年半的援疆時間很快過去了,但昌吉人民記住了蔡立忠。在昌吉,蔡立忠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成為醫務人員的楷模;在同一批援疆工作者心中,他愛拼敢贏,無私奉獻,是踐行援疆精神的楷模!
(來源:泉州晚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1群眾深情送別蔡立忠:人民的好醫生,一路走好
- 2014-02-19好醫生蔡立忠病逝 生命最后階段牽掛的仍是病人
- 2013-12-25好醫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