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區新秀社區內,鄰里們正在歡快地跳舞。
東南網2月14日報道(福建日報 黃云峰 廖國英 丁凌風 林楠文/圖)
大紅燈籠掛起來,歡快的舞蹈跳起來,悅耳的歌聲唱出來……
春節期間,走進福州市晉安區新秀社區,處處都能感受到洋溢在空氣中的歡樂氣氛。“為了歡度新春佳節,社區舉辦了一場大型文藝晚會。”社區書記盧霞笑著說。社區成立還不到一年,文藝晚會已經辦了四場,不僅融洽了鄰里關系,還推動了社區工作的開展。
“都市居民缺乏交流,并不都是人情冷漠所致,更多的是因為缺乏組織,或者內心羞澀,難有行動。”盧霞說,社區根據自身特點引導居民營造和諧人際關系,很管用。
“近鄰屋”里歡笑多
來到紫新新村,一排橘紅色平房格外顯眼。屋內,一片歡歌笑語,一大群居民正在聊天打牌。
“下午去馬尾買魚吧?”“好啊好啊,一起去。”
……
“這是我們新設的‘近鄰屋’。”紫新社區黨支部書記林麗珍介紹說。
紫新新村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小區。過去,由于公共設施老化,亂倒垃圾、亂貼亂曬等現象嚴重。
“我們小區居民都是拆遷安置戶,過去并不是很熟,見了面頂多就是點個頭打個招呼。”居民鄭美英說。
2013年,福州市大規模聯合改造無物業小區,紫新新村煥然一新:路面硬化平整了,污水管網疏通了,綠化品種豐富了。
“近鄰屋”正是在這個時間點成立的。“小區改造后,社區有了一些空房子。居民們建議加強小區管理,我們趁熱打鐵,成立‘近鄰屋’。”林麗珍說。
“近鄰屋”的出現,讓小區居民有了交往平臺。屋內有報紙、電視、健身器材等設備。在工作人員的策劃下,原先交情淡漠的居民們慢慢地聚到了一起,小區里的人情味也越來越濃。
“‘近鄰屋’讓我們有了活動、交流的地方,在這里不僅能聊聊家長里短、反映問題,還能分享日常購物優惠等的生活信息等。”鄭美英說。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