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查:
七成人“會扶”摔倒者
看到老人摔倒了,你會扶嗎?昨日,記者就此問題在街頭隨機進行調(diào)查采訪。20名市民中,有6人說“不好回答”,有14人回答“會扶”。
陳寶璟老人今年70多歲,退休前是福州三中的數(shù)學老師。他說,這個問題不應該算問題,看到有人摔倒,誰都應該扶一把。“不只有年輕人看到老人家摔倒應該扶,就是老年人看到也是要扶一把。”陳依伯說,這是基本的社會倫理。
市民林依伯說,助人為樂是社會的主流,摸摸良心,肯定都會扶。他說:“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不會消失。”
在西湖公園散步的周依姆向記者講了她親眼所見的事情:兩個月前,在西湖公園的棧道上,一名老依姆倒在地上,痛苦地拿出手機給旁邊兩名年輕人說她高血壓病犯了,讓年輕人幫她給家人打一個電話,沒想到年輕人扭頭就走。最后,周依姆和其他路人把老人扶起來并給她服了藥。
對福州社會風氣的感受,調(diào)查采訪的10人里有8人說“很好”,有2人說“不好”。在福州土生土長的鄭依姆說,這幾年福州社會風氣越變越好,比如坐公交車,現(xiàn)在一般都會有人給老人、孕婦讓座。從重慶來福州居住的周大姐對記者說,福州人很友善。
專家:“賞罰分明”很重要
林怡教授說,要讓“扶人”不變?yōu)椤懊半U”,最關(guān)鍵是政府、社會在機制和法規(guī)上“賞罰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弱,先不說得到獎賞,至少不能讓他們受委屈。政府要出臺導向性措施,引導社會從善向善風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實現(xiàn)文明、和諧、友善、誠信,需要公正和法律來做保障。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互動的,不能割裂。
林怡告訴記者,她之所以摔倒,是因為當時人行道和機動車道之間的路面凹凸不平,希望市政部門要對道路進行及時修復,這樣也可以少一些摔倒。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