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志愿者為獨居老人做飯。
根據公眾需求組建特色志愿服務隊“如今,參與志愿服務已經成為社會新風尚,但志愿服務依然存在扎堆和‘刮風’等現象,這說明志愿服務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針對惠州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市政協委員鄧小明認為,志愿服務必須把滿足公眾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才能讓志愿服務更有意義。
“我覺得可以探索讓志愿服務更具特色的工作新模式,也讓志愿服務更加規范。”鄧小明說,可以根據公眾的需求組建特色隊伍,如春運服務隊、文藝服務隊、心理咨詢服務隊、教育服務隊等“志愿菜單”,讓老百姓可以像走進飯店一樣“點菜、用菜”。同時,還可以建立志愿服務激勵制度,如建立“愛心賬本”,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定時間的志愿服務,便可以獲得獎勵。“志愿服務組織也可以樹立自己的品牌,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活動,讓志愿服務走向常態化。”
文明創建要始終堅持全民參與為前提 創建為民為目的“路面干凈了,街道整潔了,城市漂亮了,市民文明素質提高了,這是文明創建給惠州帶來的新氣象。”市人大代表鄒若萍說,希望這種新氣象能夠一直保持下去。然而,在惠州偶爾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創建成果沒有得到很好的鞏固,有些方面甚至出現反彈。因此,完善文明創建常態化機制非常必要,要從工作機制、開展的深度等方面加倍努力。
鄒若萍建議,文明創建要始終堅持全民參與為前提、創建為民為目的,這是基礎,也是關鍵。“要充分依靠群眾,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人民群眾的力量作為推進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恒久動力。”
“要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金牌,還應加大對違法建設的整治力度。”市政協特聘委員張敏說,隨著惠州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新型社區快速增加,以及城區發展整體向好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違法建設行為。
“違法建設是破壞城市形象的 ‘毒瘤’。”張敏建議,惠州應進一步加大對違法建設的查處力度,同時提高信息透明度,在網上公布違建信息及查處結果。此外,對于臨時建筑的違法建設行為,也應該在網上曝光責任人,使之承受社會輿論的壓力。
建立“公民道德積分管理制度”“在文明創建、生態創建方面,惠城區要發揮主戰場作用,助惠州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市人大代表、惠城區委書記黃干強建議,文明創建重點要抓好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工作常態化。
“文明創建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建立文明創建常態化機制。”市人大代表葉創認為,文明創建工作應該建立長效機制,常抓不懈。他建議,應健全落實日常巡查、部門聯動協調機制,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除市區主要街道為創建重點外,其他小街小巷也應建立常態化機制,同時從惠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惠州應牢牢繃緊文明創建這根弦,時刻準備迎接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確保今年以高分通過復檢。”
“為了鞏固惠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使全市人民自覺、自愿,更加深入地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最直接和有約束力的做法是:建立一種能使廣大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可計量、有公信’的公民道德評估體系。”對此,市政協委員孫澍建議建立“公民道德積分管理制度”,公民道德積分內容包括制定計分標準和依積分高低制定獎懲條例,鼓勵人們自覺、自愿加入到精神文明建設中來。
建議文明創建向基層延伸文明創建向基層延伸的話題,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文明創建活動,不應該重市區輕基層,還應該向基層延伸。應該說,基層文明創建能更好地推動全市文明創建活動。”市人大代表鄒慶嚴說,近年來,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惠州的文明程度提升很快,處處吹起文明之風,尤其是市區。鄒慶嚴建議,基層文明創建最重要的是進一步促進城鄉環境協調發展,應學習其他地方好的經驗做法,可以通過選取成熟的縣(區)作為試點,然后全面推廣,以點帶面實現全市文明協調發展。
“惠州文明創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這些成績不僅讓我市獲得巨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也逐步體現出來。”市政協委員謝寶琴認為,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推動物質文明發展,近年來惠州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文明創建工作是分不開的。龍門縣旅游業十分發達,她建議,可以將文明創建工作和旅游發展相結合,將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鄉村旅游示范點評定等工作,努力營造良好、文明的旅游環境。(記者 袁暢 黃曉娜 龔妍 周覓 雷欽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