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掃黃風波”的思考之二
“東莞掃黃風波”的思考之一:是非界限豈能模糊
這幾天來,東莞掃黃引發的輿論波瀾,與掃黃本身一樣令人關注。其中,有一些論調令人驚詫莫名:認為賣淫活動是“市場需要”,論證色情產業“有益無害”,甚至主張中國搞合法紅燈區。這種聲音,不管是閉門造車想出來的,還是為了在公開場合博取眼球,抑或是純粹的網絡逗悶子,都值得深思。
且不說挑戰法律,對那些為掃黃鳴冤叫屈的人,我們想套用一句網絡流行問句:你這么同情賣淫嫖娼,你如此支持色情產業,你家里人知道嗎?究竟有幾個人,愿意讓自己的親人去涉足這一行業?即便是生活困難,又有多少人希望將這一行業作為謀生手段?而那些從事色情行業的人,又有多少真正窮困潦倒、衣食無著?
的確,色情業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然而,黃賭毒哪一個市場需求不大?難道僅僅因為“愿打愿挨”,就可以合法化、產業化嗎?果真如此,毒品交易豈不更暴利、更“快活”?如果不顧世界主流對黃賭毒的態度,不顧賣淫嫖娼在大部分西方國家違法的事實,一廂情愿、嘩眾取寵地為色情業辯解,不僅是選擇性失明,也是對文明底線的褻瀆。
至于以“自由”之名為色情業張目,則是忘記了自由也是有底線的。事實上,色情業早已超出了個人自由選擇的道德范疇,“公權力介入”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因為色情業肯定會跟社會腐敗、人口販賣、黑社會組織等聯系起來。難怪有外國媒體評價,“用幫助所謂弱勢群體說話的姿態為嫖娼公開站臺。鼓吹嫖娼自由者本質上和販奴者一樣,卻以自由主義者的面目示人?!?/p>
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中國,伴隨著思想的解放、利益的多元,不同社會群體自然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國家活力的源泉。然而,任何一個健康的社會,在思想觀念多元多樣的同時,也必須有一些起碼的底線、基本的共識、普遍的價值。思想解放,不等于胡思亂想,更不等于行為放縱;價值多元,不是價值扭曲,更不是價值淪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禁鞭政令尚需內化為城市文明
- 2014-02-27節儉文明過節 讓春節回歸親情本質
- 2014-02-27多年堅持和患者過年 倡導文明風尚
- 2014-02-27(春節出境游 文明伴左右)讓風度比風景更美
- 2014-02-27遠離煙花爆竹 讓年俗服務于健康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