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一組教爸媽如何使用微信的漫畫在微博走紅,《人民日報》官博等多個知名微博轉載,轉發過萬。這組在網友眼中很萌、很有愛、簡單、催淚的漫畫,出自重慶郵電大學畢業生張明之手。他在漫畫第一頁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兒子不能時常陪在您二老身邊,既然不能很快掌握微信使用,就慢慢翻閱此冊,但愿能解決二老焦急的心情……”(2月26日《重慶晚報》)
兒子為父母手繪的微信說明書,除了比官方手冊更詳細、更人性之外,還充滿了羊跪乳鳥反哺的親情。如今很多人與父母之間的隔膜和代溝,除了時間和空間的因素,還有技術層面的差距。手繪說明書讓兩代人通過微信拉近了時空距離,讓牽掛的父母和遠游的兒女“面對面”,QQ和微信的“好友”包括父母,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共同”生活。
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老去,如何盡孝心讓他們過上高質量的生活,是80后的內心想法。可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偶爾疏忽,一年只能和父母在一起幾天,80后只能將愧疚藏在心底,想起父母時“近鄉情更怯”。張明在口傳心授還教不會父母發微信后,利用手繪說明書幫他們學習如何聊語音發照片,看似簡單的關心很多人卻做不到,它像一面鏡子逼著我們赤裸裸反思:當初父母耐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刻子女如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可是,即便教會父母使用包括微信在內的各種軟件,雙方還各有不同的生活圈子,不同的生活觀念,在思想市場上仍屬“兩個世界”。例如,父母跟子女會在婚姻戀愛等方面存在沖突,甚至通過微博、微信干預子女決定。這就要求,子女不但要教家長學會信息技術,還要幫助他們開放思想市場,用多元和包容的心態來看待未曾見過的人、物和事。與微信相比,這個學習過程將充滿更多的矛盾、爭吵、沖突甚至痛苦。
垂垂老矣的父母逐漸跟不上社會轉型的腳步,此時子女應攙扶他們走過技術和思想的難關,用手繪說明書告別保守的過去、面向有共識的未來。(孫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干凈中國”是文明中國的前提
- 2014-02-27為環保改變過節習俗是文明的進步
- 2014-02-27文明過節 “開門炮”不妨禁放
- 2014-02-27別以“回歸自然”之名玷污旅游文明
- 2014-02-27煙花遇冷空氣好轉 生態文明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