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基層為重“創”起來——營造有力有效的創建網絡。抓住基層基礎創建這條主線不放,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打造“一縣一品”,鯉城“文明人·文明城·文明風”、豐澤“和諧社區”、洛江“文明農戶”、泉港“鄉風文明”、石獅“城鄉共建”、晉江“村規民約”、南安“文化低保”、惠安“農村書庫”、安溪“家園清潔”、永春“民俗文化”、德化“生態文明”等各具特色,形成“和諧泉州”創建大品牌。“五個一”創建品牌(一臺“文化戲”、一本“山海經”、一個“傳家寶”、一首“雙擁曲”、一張“僑鄉牌”)詮釋文明泉州的獨特形象。有力有效的創建網絡不斷拓展,為環灣文明城市群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
5. 管理為要“硬”起來——營造宜居宜業的創建環境。抓住優化城鄉環境這個重點不放,認真實施“五大戰役”和“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啟動“智慧泉州”、“數字城市”建設。總結提升“泉州模式”、“晉江經驗”,在全國率先啟動全程式網上審批。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總評居全省第一,被評為全國農民工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美麗鄉村”建設,開展“點線面”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創衛、創模通過國家復核,生態市創建走在全省前列。宜居宜業的創建環境不斷優化,為環灣文明城市群建設搭建了厚實平臺。
城市文明創建的生動實踐給環灣文明城市群建設帶來了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主要經驗:一是宣傳與教育并行。既采用社會宣傳、輿論宣傳等手段正面引導,又運用市民學校、主題活動等載體實踐養成,使文明創建活動與思想道德建設相互呼應、相互推動。二是建設與管理并舉。既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又強化對不文明現象進行管理,使市民生活質量與城市文化品位相互促進、相互提升。三是外延與內涵并重。既注重環境衛生整治等外延式創建,又注重社會風氣凈化等內涵式創建,使市民行為美與城市環境美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四是共性與個性并存。既重視普遍意義的精神文明創建,又重視富有泉州特色的人文精神培育,使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相互依存、相互輝映。五是城市與農村并進。既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又打破行政、城鄉壁壘,加大以城帶鄉、城鄉聯動力度,使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相互協調、相互推進。
二、問題探析:城市文明創建依然滯后城鄉一體化進程
當前,泉州經濟社會已進入環灣時代,城市文明創建相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硬件還不硬,軟件還較軟。主要表現在:
1. 創建機制經不起“細究”。各地創建工作發展還不平衡,區域之間不平衡、條塊之間不平衡,共建合力還有待進一步形成。一些部門重視程度不夠,主動性和責任意識較欠缺,各自為戰、各自為政的現象較為普遍,協調不夠、推諉扯皮等問題依然存在。整合各類創建資源的有效機制還未形成,文明創建的整體合力還需進一步強化。落實創建長效機制上較少“動真格”,大多數停留在制定規章制度,沒能很好地落實創建點評、責任追究等制度。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