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福州市規劃部門獲悉,有關部門確定對福州左海公園的左海清淤0.80米,預計挖污泥5.72萬立方米,開挖土方5.72萬立方米,共計11.44萬立方米。昨日,記者在左海公園西大門右側的湖面上看到,湖水已經抽得差不多了,湖下的淤泥已經裸露出來了。(3月19日《東南快報》)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貝”,這句話可不是口頭說說了事的。對于池塘清理者和城市清潔工來說,這巨量的淤泥,無疑是需要堆放在別處的垃圾。可是,我們知道,淤泥是極好的有機肥料。老一輩常常懷念舊時的糧食菜蔬那清甜可口的滋味,那可是用農家肥(有機肥)種出來的。幾十年前,農村的小河里總有幾條船,農民伯伯用罱子從河底罱上淤泥,用木锨舀到河岸上晾干,再挑到地里做肥料。這樣的場景令筆者記憶猶新。如今,這些糧食果樹的天然化肥可是難再見到了。因而,這湖底十萬立方的優質有機肥料,一定要被好好利用。
筆者建議,待左海的水抽干后,咱別急著清淤。先開掘幾條深槽,讓淤泥里的水分慢慢滲出,流進槽里。再抽出槽來,晾干淤泥,減輕它們的重量,便于運輸、攜帶。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便可號召市民將其領回去種花澆園,美化住家;或動員園林部門,將它們圍在公園花樹根部,用做肥料;或動員城建部門,把它們播散在道路綠化帶里,滋養綠植;或允許周圍的菜農、果農將其運走,改善土壤;或批發給住宅區的物業公司,呵護小區植物。
當然,處理的辦法有了,實施的過程也需規范。在分發、運輸這些淤泥時,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嚴格規范,以免散落路邊,徒增道路垃圾。如此合理規劃,即便處理初期或散發出些許令人不適的味道,但幾天之后,淤泥充分晾曬,味道便會少些。此時,如果能有一兩場“及時雨”,恐怕就更好了。
其實,城市里放錯地方的資源何止淤泥。每年春秋之際的落葉便也是一例。在我看來,落葉何須清掃?留著隨它去,便是一份詩意;落在花草樹根里化作塵泥,又是一份肥料。居民家揀下來的菜葉邊皮又是一例,堆埋在某處或可變成綠植的肥料。既能被充分利用,造福人類,淤泥、落葉、剩菜皮,又何有“垃圾”一說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11泉州擬投超4000億建設生態市 規劃370個重點項目
- 2014-03-07《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明確“百姓富、生態美”路線
- 2014-02-19微博刮“手賬風” 網友曬精美手賬記錄生活規劃
- 2014-01-26《美麗廈門戰略規劃》通過 廈門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