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假冒偽劣、欺行霸市、失信違約每每成為消費者集體詬病的行為,商家們爭著要上的榜單,在這一天卻唯恐避之不及。消費安全,事關人們基本的生活安全,一些商家雖然打著“顧客是上帝”的口號,但是卻經常拿出“主子”的架勢對待消費者,沒有基本的商業道德和誠信意識,廣告詞再講的好,也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而每年的3.15晚會也會曝光很多企業不為人知的驚人內幕,在媒體和信息環境如此暢通的今天,商家除了要建立品牌意識以外,更應立足誠信。
維權靠的不僅僅是打假,更應該讓每一位消費者樹立自身權益保護的意識。但是,縱觀這幾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似乎成為了“打假日”。一些面臨問題的企業在這兩天做起了危機公關,努力讓自己逃離這場漩渦,一旦成功那么今后一年便可以高枕無憂,沒有誠信做保障,企業漸漸成為了“逢場作戲”的高手,在危機來臨之時,臨時抱佛腳,但是“佛腳”能否抱的成功,也只能靠運氣。而被曝光的企業,如果能夠認真挽救自己的失誤,無形中是給他們打了“強行針”,讓企業真正回歸到信譽和誠信上來。
3.15不應當是一個關卡,不能成為企業信譽的檢驗期,到期了商家們紛紛扭轉形象,而過期之后又開始我行我素。如何讓消費者真正吃上“定心丸”,應該努力讓企業樹立誠信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避免企業與消費者玩“躲貓貓”的游戲,3.15才不會成為“打假”的代名詞,而是真正回到其維權的本意上來。
近年來,一些企業因質量和失信問題,成為榜單上的常客,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企業。好的企業不僅僅是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更應注重自身的誠信。如今,中國的市場越來越大,每一個消費者都是自己產品的終極聲譽,雖然廣告的推廣可以讓企業一夜之間爆紅,但是失信的行為也會讓企業一夜之間走下神壇。“晉商”、“徽商”這些商業翹楚之所以能夠將生意做往海外,是因為他們都有著誠信義利的價值觀念,寬厚博大的經營胸懷,“匯通天下”,靠的是誠信,這才是企業永久的生命力。
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消費者權利意識的覺醒,讓每一個消費者知道怎樣維權,并且能夠成功維權。只有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沒有敵對的心里,才能真正形成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要想讓消費者信得過,就不能存有僥幸心理,逃避追責和臨陣磨槍都只是緩兵之計,沒有一個企業不想做長久的生意,因此,每一個商家都應該端正心態,經得起檢驗,扛得起責任,立得起信譽,誠信才是企業永久的“避風港”。(薛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文明祭掃倡議書 清明最炫文明風
- 2014-03-24低碳祭掃 你離文明有多遠?
- 2014-03-24文明低碳與清明祭掃
- 2014-03-24第四屆“校園文明博客節”海滄天心島小學啟動
- 2014-03-24福州迎來艷陽天市民電纜上曬衣服 不文明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