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曾在“ 2001 國際志愿者年”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憑著共同的理想和這份信念,眾多熱心人凝聚在一起,關心和幫助別人。但哪怕你有滿腔熱情,在開展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仍然難免遇到各種困難:例如要如何選擇服務項目和類型,怎樣開展活動,如何跟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動,如何保障志愿服務持續開展等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新問題不斷出現,就要求有更多的新方法去解決。
從個人來講,不是每個想當志愿者的人都能馬上給別人提供幫助的,還得學習和嘗試。志愿服務的對象可能是老人、小孩或殘疾人士等,他們的心態和需求各有不同,志愿者必須學習如何跟服務對象溝通,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然后嘗試不同的方式去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
志愿者在選擇志愿服務項目時,也不能僅憑一腔熱情,認為誰有需要就去幫誰,這只能解決服務對象的一時困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跟其他志愿者合作,合理安排時間和服務方式,持之以恒地開展服務,才能取得更好效果,這就要求有合作精神和可行的運作模式。
對于團隊來說,如何設定服務項目、組織志愿者共同參與項目并確保取得效果,這就要求志愿服務團隊有相對穩定的人事架構、配備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的志愿者骨干。團隊要分析判斷項目是否真正符合社會需求,要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和上級志愿組織的支持。在開展項目期間和之后,還要積極總結,不斷完善,才能獲得團隊和志愿者的自我成長。
對于地方政府,也應重視和支持志愿團體的發展和志愿服務的開展。因為志愿服務解決的很多是社會基層的、弱勢群體的困難,這將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我國部分地區的志愿者就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創新性地設立了志愿者服務日、成立了志愿者協會等,有效推進了志愿服務的發展,這些都是十分值得借鑒的經驗和做法。(利玨頤)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以公務用餐文明引領社會消費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讓斑馬線真正成為生命的守護線
- 2014-03-24新世紀文明路上誠信為本制度先行
- 2014-03-24誠信 社會文明的度量器
- 2014-03-24老年人“讓道” 讓出文明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