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我從來不會吝嗇對它們的感動,只要我的眼簾能映入它們的一丁點身影,哪怕是耳邊掠過它們的葦葉摩挲的聲音,只要我敏銳地捕捉到了,我都在心中為它們默默的準備著感動的情愫,說真的,直面這種在大自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得高聳過人的植物,我沒有理由不感動的。誠然,在我成長的履歷上,我與蘆葦打交道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家鄉的土地上,并不見蘆葦成群成片地成長,要有的也只是零星的幾棵、幾叢,但是從父輩的口中我早已得知,這種名為蘆葦的野草不簡單。大學畢業后參軍入伍,再到后來分配到祖國的南疆戍邊,我的生活才更多地與蘆葦聯系到一起。平時里就喜歡糊弄文章的我總喜歡有事沒事的時候往界河邊走走,甚至還會鉆到蘆葦叢中,感悟蘆葦那偉大的氣場。撫摸著它們光滑的枝干,我能感受到其中的柔韌和剛強,扒開腳下的泥土,我能看到它們那深入土中的強大的根,不費九牛二虎之力是難以拔出其中一根的,足見蘆葦根莖之強悍,不得不佩服。不經意間,平日中安靜的蘆葦迎來了生命中璀璨的時刻。進入秋季,邊關上,大片大片的蘆花爭相開放,柔柔蘆絮訴說著生命的偉大和多情,飄飄蘆絮亮出了蘆葦最大方最大氣的生命姿彩,一時間便聚集了無數迷惑、感動乃至驚訝的目光,此時的蘆葦,是如此地大度,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逍遙而自得,隨風去吧,那些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倒是,自己倒是獲取了太多太多的喝彩和歌頌。是啊,蘆葦,就是這么一種雖平凡卻又極易不平凡的植物,總是讓人遐想多多,讓人忽視不了。
還記得讀十七世紀法國最卓越的數理科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Pascal,1623-1662)的《思想錄》,里面的一段話給我很深的震撼: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間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于是,我腦海中時常為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這個說法而震撼。大自然數十萬種植物,為什么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偏偏要把人比喻成一根會種會思想的蘆葦呢,為什么不是其它的一種植物,而偏偏是大自然中極為平凡普通的蘆葦,這不得不引人而深思。也許以我之拙見,是難以真正悟透其中的涵義的,但是呢如果人能這句話中悟出一些獨特的人生見解,我想這樣的思想之旅應該是值得贊道的。
蘆葦,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無力的,只要大風一吹,就很容易折斷,也許蘆葦深知自身這個弱點吧,它從來不會單獨存在,總是集群而生,聚眾而長。君不見只要有蘆葦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風吹不斷,浪打不倒。它們自尊、自愛、正直不阿、一塵不染、契而不舍,它們展示的是給人眾志成城、堅忍不拔、所向披靡。當蘆葉把秋風切成碎片,蘆花被搓揉成細膩,在紛紛揚揚中衍化“逝者如斯夫”。蘆葦以堅韌綿長的節奏起伏如同以往的每天一樣,迎接那光輝的生命涅槃時刻的到來。它們被砍伐、收割、粉碎乃至是粉碎,化為一縷縷輕煙、一朵朵火光、一股股熱量、一張張蘆席和紙張。是啊,汲取那么多的大自然養料,也該到了回饋大自然的時候,這時候,蘆葦又以大無畏的生命姿態兌現了一種生命承諾,涅槃的壯歌無不讓人感動著。枝干枝條雖然被砍斷了,但是蘆葦的那強大的根還在,還埋在寬厚的土中,過不了多久,待到春風召喚時,它們又會趕赴生命的又一個青春了。是的,只要根還在,一切都有可能,蘆葦尚且如此,人呢?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只要人還在,就應該不拋棄、不放棄,勇敢地面對真實的一天,真實地面對人生風雨的磨礪考驗。人生苦短,與其唉聲嘆氣、得過且過,倒不如奮起直追、快馬加鞭,堅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做真實的自我,讓別人說去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