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島國雖小,仍保留濕地
講述人:雷小姐,連江人,海峽都市報原記者,移居新加坡
新加坡是個島國,面積僅716平方公里,但在西北部,卻有個占地130公頃的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是新加坡唯一一個受保護的沼澤自然公園,散布著大約20種紅樹林,棲居著500多種熱帶動植物,是候鳥途經東亞的主要中途停留站。
在保護區,橋梁、亭子、觀鳥屋等都用木頭建造,道路由碎石細沙鋪成,花木也是自然繁殖。踏著幽靜的石子路和木質甬道,慢慢走進沼澤,鉆進紅樹林,看到的是自然的原始狀態,藤類、蕨類植物很多,野生鱷魚、蜥蜴、水獺、蟒蛇、彈涂魚到處游蕩,松鼠跳來跳去,海鳥也很多,不時停在游客身邊覓食。每走一段棧道,就有一個目撩望臺,供游人欣賞和拍照,也讓動物免于被打擾。
其實,這片保護區原本是紅樹林沼澤地,原計劃發展成農業科業園,但最后政府決定保留原生林的鄉野氣息,花了多年時間,逐漸打造成具有國際地位的濕地保護區,被納入東盟遺產公園。
盡管新加坡比其他國家小,城市化的發展與自然生態的保留成了一個大矛盾,但無論人口增加、城市化的壓力有多大,政府仍堅持把10%土地面積作為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為此,新加坡的生物環保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都居世界前列。
此外,新加坡人很善于變廢為寶,2011年,新加坡免費開放了首個人造處理的濕地——羅弄哈魯士濕地,綠意盎然、鳥語花香,面積相當于100個足球場。傍晚時,很多人去散步,但很難想象,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末,這里是著名的垃圾填埋場。政府將旁邊的實龍崗河改造為蓄水池,又筑起一道防滲墻,避免浸泡過垃圾的雨水進入蓄水池;隨后,將垃圾場改造為能處理垃圾滲透液的濕地園區,垃圾產生的有害液體經過五個步驟的凈化,最終被排入用后水系統。
□聲音
沿江建筑能否退讓200米
“看到家鄉福州要建全國最長的環島路,很高興,希望在建設時一定要學習紐約、夏威夷等城市的經驗,濱江資源應該建設公園或公共休閑設施,讓位于民,沿江建筑應該退讓200多米,不要像福州北江濱,沿江建了不少高樓大廈。”現移居美國紐約的福州籍鄉親林先生說。
現居英國倫敦的福州籍鄉親陳女士說,她幾乎走遍了英國的主要城市,發現英國許多城市不搞大拆大建,沿江沿河建筑做得很精致,環境也很優雅,希望高水準建設南臺環島路,慢慢打磨,不要急于求成,做面子工程。
江先生、張女士、雷小姐各獎稿費200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09福州市人大代表關注“生態文明” 熱議“美麗福州”
- 2014-01-06打造“美麗福州” 確保空氣質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 2013-03-04榕啟動五大志愿服務活動 引導市民共建美麗福州
- 2013-03-04福州開展7項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建設美麗福州
- 2013-03-04福州將開展7項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建設美麗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