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首詩是杜牧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币粋€在軍事方面造詣頗深,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的晚唐天才詩人杜牧,有抱負,好言兵,但沒有用武之地的軍事理論家。839年(唐開成四年)杜牧從宣州團練判官內調為長安左補闕,史館修撰之職。途中經過烏江亭。在詩中,他以一個軍事理論家特有的氣質,對項羽兵敗身亡的歷史事實,進行了別出心裁的評判和剖析,認為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項羽假如能夠忍辱負重,退回江東,重整旗鼓,率領才俊的江東子弟,卷土重來,說不定可以改寫那場戰爭的最后結果。
與杜牧的詩相互襯托的是二百年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題烏江項王廟》:“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從百姓對戰爭的憎惡角度,對杜牧的詩加以補充與更正。
尤其須要提及的是,在碑廊院外廣場上,篆刻著一方毛澤東手書杜牧的《題烏江亭》詩碑。這幅運筆行云流水,變化多端,揮灑自如的毛體碑,顯出一個革命家家、戰略家,思想家對項羽及其霸王祠的歷史思考。毛澤東手書杜牧詩云:“勝負兵家事有之……”。其中“事有之”三個字與原杜牧詩不一致,說明毛澤東手書此詩時心態比較復雜。
毛澤東對項羽的評價傾向于劉邦的自我總結,他說: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他對項羽剛愎自用多也次批評,說“從前有個項羽,叫西楚霸王,他就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苯夥艖馉幒笃冢瑖顸h政府提出“劃江而治”,妄想形成南北朝局面,,他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句,提出了狠追窮寇,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戰略思想,也表達了他對項羽的看法。在“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說“我們現在有些第一書記,連封建時代的劉邦都不如,倒有點像項羽。”并說“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臺的?!彼€幽默地說:“不是有一出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p>
另外,毛澤東早年在延安“抗大”的演講中談到項羽說過:項羽是有名的英雄,他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自殺,也比汪精衛、張國燾好得多;我們要學習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自殺,要干到底。毛澤東硬筆手書過劉邦的《大風歌》也手書過項羽的《垓下歌》,以此來表達對項王的惋惜。
霸王作古二千年,世人爭議二千年。有關項羽拔劍自刎、誓不回江東的結局,人們心中都有各自的看法。直到今天難以具有論斷。烏江周遭的老鄉年年都要祭奠他,兩千余年香火不斷。有關項羽拔劍自刎、誓不回江東的結局爭論還會延續下去,這位失敗英雄對后人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會常常觸發人們的感慨和思考。
竊以為,“軍民離心,敗勢難回?!币擦T,“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币埠茫幸稽c能夠形成共識,這就是項羽一世英雄,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慷慨氣節、悲壯正氣。想當年西楚霸王立馬提戟、透露著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英名業績載入歷史史冊。無論垓下之囤,還是烏江自刎.全都不失英雄本色。尤其使人敬畏的是在自刎前,身負重傷,還從容解東城快戰馬贈亭長,曰:“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以贈公。”我十分贊賞李清照的詩,這是對項羽一生的寫照和評價。李清照認為項羽是位豪邁剛強、壯烈感人的英雄。她“不以成敗論英雄”為旨意.李清照認為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氣慨豪壯,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享殿后是墓區,古松掩映中一條青磚石徑神道通往墓臺,旁立石人石獸。右側有一條滿是水泥浮雕的幾十米的墓道,光線昏暗;拱形的頂棚用特制的漢磚圈砌,水泥浮雕敘述著項羽那個悲壯千古的故事和一些精美圖雕;墓道盡頭,便是一間墓室,里面停放了一口年代久遠的棺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