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莊,有118個姓氏、50多種方言,村民來自11個省、58個縣市。這樣的“百姓村”,有著怎樣特別的風貌?近日,記者走進建寧縣溪口鎮渠村,聽這里的村民講述——
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3日訊(本網記者 李烈 通訊員 陳曉星)
“百姓村”是小世界
抗戰時期,村民占建明的爺爺為了躲避戰亂,從浙江錢塘一路逃到了建寧縣溪口鎮渠村,當時,與他爺爺一起過來的,還有另外十幾戶人家。
這十幾戶人家,連同本地村民,互相幫工,蓋房、種地、植樹,建設家園。當時的建寧,人少地多,以前占家在老家連飯都吃不上,來到渠村后,生活很快有了改觀,占建明爺爺一家決定扎根下來。
互幫互助的傳統,也一直傳承到現在。“前兩年,我家建新房子的時候,就是村里好多鄰居一起幫忙的。”占建明說。
在占建明兒時的記憶里,“百姓村”是一個聚集了各類習俗的地方。“我的鄰居是從閩南遷過來的,他家有過‘半年節’的習俗,每年的農歷六月初二過‘半年節’,隆重得像大年三十一樣,而且都會請我們到他家吃飯。”占建明說,“我們家也有特殊習俗,每年農歷臘月廿七或廿八就開始過年了,叫‘請年’,就是請祖宗回家過年的意思。這一天,除了要宰豬殺魚,還要做‘奇包’。”
“奇包”,是用糯米碾成粉后做成皮,里面包上各種各樣的菜做成的一種小吃。每年的“請年”,占建明一家便會做上一些“奇包”,分給鄰居們品嘗。
互幫互助的傳統,各家各戶不盡相同的習俗,讓占建明覺得,“百姓村”不只是一個小村落,更像是一個小世界。
?
外來媳婦的“幸福村”
向小玉來自湖南,之前一直在杭州打工。2009年,向小玉嫁到了“百姓村”。她與丈夫是在杭州打工時認識的。
剛到“百姓村”,這位習慣吃辣的湖南土家族辣妹子,吃不慣福建的清淡口味,每天竟不知該如何下筷子。“聽村里人說,在福建,建寧算是吃得比較辣的。”向小玉說,剛嫁過來那會兒,公公婆婆會為她做些特別的辣菜,讓她慢慢適應這里的飲食習慣。
村里的另一位湖南老鄉,讓向小玉在這里很快找到了歸屬感。“她是村頭食雜店的老板娘,跟我一樣,也是嫁過來的,有時候上她那里買東西,就會和她用家鄉話聊聊天。”向小玉說。
2010年,向小玉生下一個女兒,從此,她便留在村里專心帶孩子,而她的丈夫、公公、婆婆,都外出工作。“婆婆在廈門當月嫂,每個月能賺8000多元,公公是貨車司機,老公賣服裝、上工地,樣樣都干。”她說。
全家人賺錢,她帶孩子,向小玉在“百姓村”過得挺愜意,每天打掃、做飯、看看喜歡的電視劇、與鄰居聊聊天。在“百姓村”,有這么一種說法,女人在這里,“天晴打著傘遮陽,下雨打著傘遮雨,女人家,只要打著傘就行”。對向小玉來說,來到“百姓村”,她的生活便撐
起了一把大傘。這,或許就是嫁進“百姓村”的外地媳婦的幸福生活。
多元融合的“百姓村”
“百姓村”的多姓氏、多外來人口的狀況,在陳義福家得到集中呈現。
陳義福的父親當初從溫州來到此地務工,陳義福的妻子是江西撫州人,姓畬,兒媳是湖南人,姓夏。家里人吃的菜,混合了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多種口味,家里也不時響起多種地方方言。
陳義福說,“百姓村”共有118個姓氏,村民來自全國11個省、58個縣市。這些對于“百姓村”來說,是資源,也是財富。
住在陳義福家對面的王鳳仙,祖籍浙江蕭山,丈夫是江西人。如今,他們一家都在浙江發展,開手機店,做連鎖餐飲,生意越做越大,還把村里不少年輕人帶過去,一起干事業。
“正因為村民來自全國各地,‘百姓村’的資源也遍布全國各地。”陳義福說,光是開淘寶店的,“百姓村”就有好幾十人,姓陳的帶著姓黃的,姓許的又帶著姓張的……一個帶一個,大家一起奔小康。每逢過年過節,“百姓村”里的車牌號也是五花八門,閩、粵、京、湘、浙……作為“百姓村”的村主任,陳義福最樂意看到的,正是這樣一番融洽而多元的景象。
記者手記>>>
另一種鄉愁
記者李烈
翻開“百姓村”的姓氏集,幾個特別的姓氏格外引人注目:但、強、樓、豐、覃……當記者提出要采訪這些姓氏的村民時,卻被告知,他們都不在村里,姓但的那戶人家已搬到縣城了,其他幾位都在外務工,一般過年才回來。
“百姓村”有450戶1700多人,60%人口在外發展,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孩子。向小玉說,等女兒再大點,會考慮讓女兒去外地上學,她希望女兒有更好的教育環境。
平日的“百姓村”,依然保持著和諧、互助的傳統,依然秉承著對外來媳婦外來郎的寬容與豁達。但我們不得不追問,這獨具特色的百家姓氏聚集的現象,會不會最終消失?陳義福說,逢年過節,村里匯集了全國各地的車牌,但終究不屬于這里。言語間透出的,正是一種淡淡的憂愁。
我們當然不能阻止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我們希望,村民在走出去時,不要忘了當初接納他們的這個家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醫改:改,百姓苦;不改,百姓苦?
- 2014-03-26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努力奮斗
- 2014-03-24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 2014-03-07《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明確“百姓富、生態美”路線
- 2014-03-05蘇啟綿:誠信經營與百姓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