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業,奔向又富又美
春天的長泰縣馬洋溪后坊村,游人如織。“擺脫城市的喧囂,到這里靜靜心,放慢生活節奏,呼吸新鮮空氣,還可賞成片的花海,這正是我夢想中的田園生活。”廈門游客龔新燕說。
在保護生態林的基礎上,后坊村穩扎穩打開展綠化美化。在選取綠化樹時,村里不求洋、只求儉,推廣種植桃樹、三角梅、榕樹、香樟等本地品種;在建筑整治中,對古厝適當修葺,不大拆大建。這樣,既省錢還達到美化和產業發展的效果。“現在,我們的農家樂、田園風光一日游發展得有聲有色,單農家旅館就建了10多個。”村支書鄭寶安說。
在生態建設中,長泰縣形成“美、用、管、合、儉、富”六字長效機制。按照美的要求,長泰全面推進環境整治,并且堅持有機改造、綠色改造,不大拆大建,能省則省、能簡則簡、能用則用。同時,長泰將生態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結合起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興旺。
“政府指導將綠化工程納入建廠規劃,投產前,綠化工程就完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上環保措施,使我們贏得了國際合作伙伴的信賴。”安安(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秘書劉志國說。這個鞋革高新技術企業坐落在長泰經濟開發區內,廠區圍墻外是政府投資建設的三層綠化帶,圍墻內也滿是綠。目前,公司已與美國多家知名企業開展合作。
長泰經濟開發區總綠化率達60%以上。“我們實現四季綠化、錯落造景,為企業員工提供休閑漫步的配套環境,還成為工業生態旅游點。”開發區黨委書記許志貴說,開發區專門成立了園藝公司,推行綠化管護專業化、市場化運作。
“生態建設的成果,使我們有底氣提高門檻選商引資。”長泰縣領導說,當地同時對不符合生態發展政策的企業進行整頓,不能整頓的則請出長泰。綠色GDP、綠色財政,成為長泰最搶眼的名片。去年,長泰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84億元,同比增長16.7%;財政總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19.93%。
在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中,漳州市啟動“富美鄉村建設五年行動”,并開展競賽,實施“一村一品”;要求每個示范村有1至2個主導產業,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增幅比所在縣平均水平高出3%以上。目前,漳州已培育形成水果、水產、蔬菜、畜禽、茶葉、食用菌、花卉、林竹等八大綠色產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05清明祭掃勿忘生態 福州警方提醒注意防火防盜
- 2014-04-05廈門清明祭掃:網上祭很火爆 生態葬很冷清
- 2014-04-04馬尾全力打造生態富民強區 生態與經濟建設并重
- 2014-04-04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 2014-04-03福清觀溪片區規劃建生態居住區 總面積約5984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