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嘴唇觸屏與外界交流
泉州網(wǎng)-泉州晚報訊(記者吳志明 陳曉東 實習生 陳彬凌 文 /圖)他今年才23歲,卻已臥床6年多;雖然全身僵硬無法動彈,但他通過嘴唇觸碰屏幕上網(wǎng)開導網(wǎng)友;他最大的愿望是自己能夠好起來,做一個志愿者,服務社會。他就是南安市康美鎮(zhèn)梅元村的蘇祥達。
用嘴唇寫字上網(wǎng)發(fā)短信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南安市康美鎮(zhèn)梅元村坂頂蘇祥達家,這是一幢沒有裝修的兩層樓房。蘇祥達豎著躺在床上,雙腳垂到床底下,他說他現(xiàn)在雙腳僵硬,無法伸直,只能這樣躺著。而他的右手也完全動不了,左手的食指也無法動彈,只有其他四個手指可以動。
床是老式的床,最顯眼的是床沿垂著幾條紅色的帶子,他說,因為怕躺久了會長褥瘡,他會不時用左手扯著帶子移動一下身子,但也只能稍微移動一下,“因為力氣不夠。”床前有一塊圓柱體石頭,那是他偶爾擱腳用的。床上放著不少剛剛買回來的藥。
正聊著,祥達的手機顯示有網(wǎng)友發(fā)信息過來,他左手拿起手機,嘴唇在屏幕上熟練地移動起來,一會就回了一條信息。他還向記者展示了一下他的絕活,躺在床上,嘴里咬著筆,左手拿著本子,一會就在本子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寫得還很不錯。
躺久了,蘇祥達能用嘴寫出一筆好字。
用堅強挑戰(zhàn)病魔厄運
蘇祥達出生于1991年,據(jù)其介紹,他10歲左右因為風濕,雙腳膝蓋和髖關節(jié)不時疼痛,為了治病他跟著父母親到處尋醫(yī)問藥,靠吃藥來控制疼痛。15歲在上學時不慎摔倒導致殘疾,只能依靠拐杖走動。2008年被查出罹患強直性脊椎炎,病情隨之惡化,現(xiàn)在膝蓋以上身體部位都不能動彈。
他說,父親2012年去世后,自己主要由母親和兩個哥哥照顧,母親在工地做小工,每天早上早早就要出門,出門前都要張羅著打水給他刷牙、洗臉,然后把飯和藥端來放在他胸前,他就躺著用左手自己吃飯吃藥。中午十二點左右母親回來準備午飯后又要回去上班。為了一個人在家時能夠不用上廁所,他總是盡量少吃少喝,一頓就吃半碗飯,水就喝得更少了,因此身高1.70米的他,體重只有60斤左右。
因為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無法進醫(yī)院治療,母親只能到處尋找偏方,今年在慈濟志工陪伴下到廈門中醫(yī)院就診,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心臟瓣膜病變、心律失常。如今他的用藥量一直在增加,藥費從每個月800元到現(xiàn)在每月需要1200元—1300元,只有用藥后,才會有胃口吃飯。
用樂觀開導灰心網(wǎng)友
采訪過程中,蘇祥達始終談笑風生,如果不是在現(xiàn)場,你根本想不到他是一個在床上躺了6年的病人。“雖然躺在床上不能動,但我覺得不能與外界隔離,于是2010年左右我開始通過手機與外界交流。”他說,起初用的是按鍵的手機,還可以單手按鍵,后來換了觸屏的,就只能通過嘴唇觸碰了。如今他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與外人交流,而他接觸最多的還是時事新聞,說起國內外大事來頭頭是道。
前不久,他通過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南安有個人因為疾病心態(tài)很不好,就主動與對方聯(lián)系,將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對方,“我告訴他人生有些事情無法改變,就只能去面對,聊了幾個月,雖然未能見面,但我能感覺到他開朗了許多。”
2012年5月,慈濟志工開始對蘇祥達進行幫扶,每月數(shù)次到他家關懷陪伴,并提供生活補貼,在他們的開導下,他變得更加樂觀堅強。
說到以后,蘇祥達說他最大的愿望是自己可以好起來,照顧媽媽,同時做一個志愿者,服務社會,造福人群。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5龍巖武平教師劉兆福 為留守兒童30年堅持在鄉(xiāng)村教學
- 2014-03-24勤勞節(jié)儉需要行動堅持 也需要精神推動
- 2014-03-24龍海:16載堅持義務植樹 “織”綠千畝荒山
- 2014-02-27多年堅持和患者過年 倡導文明風尚
- 2014-02-27堅持從嚴從實督導確保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