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15日訊(本網記者 鄭宗棲 張知松 范承耀)連日來,筆者跟隨大田縣公安局謝洋鄉警務室警長吳祥江到轄區村莊走訪,聽到最多的話是:“如果沒有吳警官,我的事辦不了?!?/p>
“這是好警察!”在謝洋鄉白玉村,63歲的村民林丁成豎起大拇指評價吳祥江。他說,自己是位獸醫,常年走村串戶,算是鄉里的“名人”。但村里的人都認識吳警官,他的知名度比自己高多了。
謝洋警務室轄區人口7700多人,14個建制村,68個自然村極其分散,不少村子距警務室有二三十公里。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車子只能通到建制村,入戶走訪只能步行。
2007年6月,大田縣公安局成立謝洋警務室,因謝洋鄉地廣路偏,一些民警不愿接手,吳祥江卻主動請纓。7年來,他從未向組織提出調動崗位或要求調整警務區。7年如一日,默默地破小案件、化解小矛盾、整治小隱患,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7年來,吳祥江足跡踏遍全鄉所有的村莊,走訪2000多戶群眾,28本民情日記采集了4萬多條信息。
吳祥江的日記里,記著一段有關“竹根”糾紛的事。科里村村民林立級的屋后是村民林丁樹的竹林,竹筍年年往林立級房屋的方向生長,影響了林立級家的采光。雙方多次發生爭吵,村干部多次調解未果。
為了這事,吳祥江先后多次步行到現場調解,每次步行一個小時。一次調解未果,再來一次,經過9次調解,雙方才達成一致意見。
“勤走、勤問、勤記、勤學”是吳祥江的工作法寶。在工作中,他隨身帶著筆記本,走到哪,問到哪,記到哪,不但寫在本子上,也記在心里。
吳祥江的民情日記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記載著群眾的急事、難事和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能方便群眾、對群眾有利的事,無論大小,吳祥江都盡力去做。
吳祥江從警前是名醫生,他每次入戶走訪,身上總要挎著一個黑包,包里有聽診器、體溫計、繃帶、紅藥水等。謝洋地處偏僻,老人小孩有個發燒頭痛,一時上不了衛生院,吳祥江就可以幫上忙了。
吳祥江說:“群眾的事就不是小事,能夠找上我們的,都是天大的事,都要認真處理。”
如今,謝洋鄉已成為全縣首個連續三年“零信訪”的鄉鎮,治安狀況從全縣有名的“綜治老后進”成為三明市的“平安先行鄉”。吳祥江個人先后被授予“百佳民警”、“十佳群眾工作能手”、“全省治安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吳祥江說,這7年來,他與謝洋鄉的群眾建立了濃厚的感情。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深愛這里的百姓,這里的百姓很樸實,只要百姓需要我,我就會堅守在這里,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0一座海島的綠色堅守——東山縣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 2014-04-03鄭娟娟:不懼臺風暴雨 始終堅守工作崗位
- 2014-04-03陳德孫:15年堅守在省際“北大門”
- 2014-03-24堅守誠信是消費更有尊嚴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