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州市深入貫徹群眾路線,把文明城市建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推進,通過主動服務、深化服務、延伸服務,讓創城服務民生、服務發展,使“創城”過程成為便民、助民、樂民、化民的過程。
一是主動服務,在傾聽訴求中貼近群眾。建立健全百姓訴求平臺。建立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群眾可通過“12345”一個號碼,通過網站、E-mail、短信、傳真、QQ等多種方式反映文明城市建設各方面的問題和意見,并將每周的市民訴求件情況納入《福州市輿情專報》,供市委市政府領導決策參考。充分發揮網絡媒介作用。建立“福州發布”政務微博群,開設“城市創建網上談”等交流互動網頁、專題,匯集社會各界有關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的建言獻策。設立福州市精神文明宣傳教育信息中心,組建千人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隊伍,組織“百萬市民看福州”、“文明隨手拍”等網絡活動,鼓勵網民通過微博發布、評論跟帖等形式,及時發現收集反映身邊的不文明問題。不斷完善督促整改機制。組建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督導組,深入基層一線,常態開展實地檢查;對各城區和市直部門系統開展文明城市建設每月定期測評,每次測評的成績和排名在市屬媒體上向群眾公布,測評發現的問題印發“文明城市建設整改告知單”,抄報分管市領導,督促相關部門整改,并定時進行復查,對整改不力,問題依然突出的進行紅黃牌警告,個別不作為的干部受到效能告誡。
二是深化服務,在共建共享中凝聚群眾。強化示范引領作用。組織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社會公眾人物,組建市、縣(區)兩級文明城市建設市民巡訪團,每月對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等開展明查暗訪,現場糾正百姓身邊的不文明現象。推動工、青、婦等社會團體以及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發揮表率作用,開展“愛心幫媽線”公益宣傳活動、千名志愿者服務春運、包機送農民工回家過年等志愿服務活動。發揮省市共建優勢。建立健全省市共建協調會、點評會制度,召開省市共建文明城市推進會、座談會,加強福州市與省直各大機關的溝通聯系,常年開展文明社區共建、文明交通共建、文明窗口共建、優美環境共建、志愿服務共建和道德教育共建六大系列共建活動。加強社區基礎工作。設置專門崗位,配備社工專業人才,加強社區工作服務站建設,推進“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務,推動社區工作者、社區黨員和社區志愿者3支隊伍深入開展社區文明建設,重點扶持3家民辦社工機構、2家社會工作者協會和2個公益類社工組織,為全市社區青少年、殘疾人、老年人等提供針對性的志愿服務。目前,福州市已經實現了居家養老服務社區全覆蓋。
三是延伸服務,在惠民利民中引導群眾。以建設優美環境為抓手,引人關愛自然。推出19條旅游精品線路,興起植樹游、空氣游、生態游等出行熱潮,開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務勸導。積極為市民打造良好的綠色出行環境,著力構建山水路街相銜接的城市綠道和慢行系統,不斷拓展公共便民自行車服務,建設58個公共便民自行車站點,投放1500輛自行車。以打造優良秩序為抓手,引人謙恭有禮。深入開展“文明餐桌行動”,讓“不剩飯、不剩菜”的理念深入民心;積極開展萬名志愿者參與的文明交通引導專項行動、“車德月”活動等大型宣傳活動;大力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舉辦“4·23”世界讀書日、第七屆福州讀書月等系列活動,推動“書香榕城”建設。以強化優質服務為抓手,引人敬業樂業。市直部門90%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集中辦理的基礎上,取消、調整、合并一批行政審批事項,下放行政事權,簡化審批環節。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創文明行業、建滿意窗口”等活動,對上萬名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公交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等服務行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培訓教育。(供稿:福州市文明辦? 編輯:簡福海? 吳夢玫)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