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q0qi0"><del id="q0qi0"></del></dl><td id="q0qi0"><kbd id="q0qi0"></kbd></td>
    <input id="q0qi0"></input>
    <s id="q0qi0"><kbd id="q0qi0"></kbd></s>
  •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文化驛站 > 正文
    月光下的榨油坊(組章)
    http://www.caoliu14.com?2014-04-16 16:00? ?來源:新華副刊    我來說兩句

    文/譚旭日

    樸塘村最令外鄉女人眼紅的,就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樹。寒露一過,漫山的油茶就到了收獲的季節。而月光下的夜晚,樸塘村的榨油坊便復活了,茶油的香氣在小村的上空鋪天蓋地的彌漫著。

    月光下的記憶里,樸塘村的榨油坊是村莊的不可或缺的風景。樸塘村的茶油醇香,都是從榨油坊里開始的。那些晶瑩透亮的茶油,沁人心脾。無論是走親還是訪友,捎上一壺,堪比山珍。尤其是多年離開故鄉的游子,夢里總是牽縈著。

    樸塘村的榨油坊建在上何古山的山腳下,在小村的水渠邊筑了一道壩,榨油坊臨水而建。上游是小村最大的泉塘水庫,其實是一口山塘。水渠里四季流水不斷,清澈透明,水流急促。在我少年的記憶中,小村的榨油坊是水磨,靠水帶動壓榨輪盤,后來社會發展,小村有了電,開始用電動馬達帶動。榨油坊的發展也見證了樸塘與時代進步緊密相連。

    在樸塘村,有月光的夜晚,故事總是撲朔迷離。榨油坊對于小村來說,承載著過去與現在歲月里的收獲與喜悅。秋收上岸,油茶果飄香,農閑的樸塘村人開始忙著曬油茶苞,曬花生,豆子,芝麻,家家戶戶門前紅的、黃的、白的一片,密密麻麻。日頭一落,月光就爬上了山頭,樸塘村的谷坪上,處處都是收撮油茶籽、花生、豆子的人。母親帶著娃,婆婆帶著媳婦,這種幸福的場景在小村已消逝了多年。

    油茶苞曬好后,轉眼就近了初冬,離年關也越來越近,樸塘村就喧囂起來。榨油坊的師傅,開始忙不過來。天天有人把好煙好酒好肉送過來,還得提前把榨油的日期定好。今天牛轱家,明天是黑轱家,后天三瘌子家。日夜不停,夜以繼日。尤其是小村人辛苦勞作了一年,榨油后可以把一年的收成與喜悅都呈現出來。磨豆子,煎榨豆腐,磨米漿,煎榨豆餅,油即粑(米做的),做豆腐乳,浸魚干,家家戶戶油香滿屋,像一幅吉祥的年畫,擺放在小村。

    我少年跟隨母親在月光下的夜晚去榨油。隱約記得是榨油坊里清一色是木制的榨油器。吃了晚飯,母親就挑著一擔茶籽,姐姐挑著柴火,我提著圓圓的鐵油桶。從老屋出發,經過黃土嶺組,從屋背山沿著山巒下的小道走去。到了榨油坊,好客的榨油師傅一邊踩蒸好的茶麩餅,一邊張羅我們。榨油坊要排隊,我們正好是第二家。

    等正式輪到我們開榨,已是月光滿盈的深夜。月光拋灑樸塘村的榨油坊瓦面上,涂著一層厚厚地銀光。隨后,母親把籮里的茶籽倒入一個圓形的木凹巢里,然后開動水閘伐門,水葉就帶著上面的四個鐵轱轤轉動,把茶籽碾成粉狀。姐姐忙著到榨油坊不遠的水井里挑水,然后倒入鐵鍋。再把柴火攤開,往灶里添柴火燒水。茶籽碾好了,水也燒開了。母親把凹巢里的茶籽粉末收撮到木桶里,一桶一桶倒入木圓木甑里蒸茶麩。直到一個把小時,茶麩飄出濃濃地清香,師傅也正好歇息完畢。師傅把織好的稻草筋攤開放置一個鐵箍里,母親用一個油光發亮的小木桶鏟上蒸熟的茶麩倒入鐵圈里,師傅用腳轉圈,把稻草包撂在上面,用腳踩實,一會兒,一個茶麩餅就形成了。師傅麻利地用手托起裝入一個巨大的樟樹“油榨”里,待所有茶麩餅踩好,就開始用鐵餅頂住樟樹“油榨”里的末端,開始用巨木撞錘撞打。

    后來,樸塘村的“油榨”換上了鐵質的擠壓器。只要用手把住加壓鐵桿,打壓。隨著擠壓擠油器的擠壓越來越重,漸漸地,榨油器的茶麩餅鐵箍上開始慢慢地冒出晶瑩剔透,看上去又似金黃的茶油,一開始滲透出來,隨后滴滴噠噠地,接著又像雨絲一樣流進鐵油桶里。

    母親說,加壓鐵桿不能用力過猛,否則會爆箍,又叫瀉麩屎。母親人緣好,在村里做赤腳醫生,所以,每次壓榨油的時候,油坊的師傅都樂意幫忙。師傅的手法勻稱,茶麩餅榨得干扁,油的產量也高。

    每當這個時候,母親開始張羅起做飯。樸塘村人好客,凡是喜事,或者榨油,還是“躺湯皮”(米磨制后蒸制的粉,如沙河粉),建房,檢修瓦房,都要搶(請)客。榨油搶客頗為簡單,在圩場剁一兩斤肉,然后在地里挖幾個涼薯,摘些青菜拔幾個白蘿卜,用茶油煎炸一碗鹽辣子,幾個香噴噴的菜在油坊的柴火灶房炒好。然后端上糯米蒸的浮子酒,家人和師傅圍攏,品嘗著茶油的清香。師傅邊吃,邊贊美今年的油茶收成。這家的故事,那家扯不清的麻紗家史。

    記得有一次,母親還用高粱粉做了“油粑團子”,放在茶油里煎熟,然后用紅糖水一淋,再翻炒幾下,圓圓的甜甜的油油的油粑團子,看上去不熱,一口咬下去,粘在喉舌上燙。吃的人燙得眼淚直流,又苦不堪言。要是遇上用茶油炒活水魚,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樸塘村人的酒席上,茶油煮活水魚成了外鄉人極為眼熱的一道名菜。有俗語道:茶油煮魚魚打屁,夾起一片辣子都有味。

    這些年,我每年春節回到故鄉,都要在村里的人家買些茶油。尤其是茶油浸的干菜,就算帶到天涯海角,都可以保存很長,且不會變質。在今天愈來愈追求養生與營養的現實生活中,故鄉的茶油便是一道純天然,綠色的環保食物。

    當有一天,我們耄耋或古稀之年,依舊會想起榨坊里的油香。清冽清亮的茶油亦是樸塘村游子心頭的一道珍肴。那傳統工藝,便是母親,或者祖先留下的美德,滋養著樸塘村人的靈魂。以至于月光都那么明亮,無暇。

    月光下的賊牯

    樸塘村的艾葉一飄香,小村的果樹就開始掛滿了漸熟的桃子和李子。每逢端陽節之后,小村的果子愈發熟透,散發出濃烈的果子香氣。五月中旬,天氣開始暖和,初夏的月光鋪撒在樸塘村,小村那些不安的心開始蠢蠢欲動。月光皎潔的夜晚,樹影婆娑,總會在僻靜的果園里出現幾個毛孩“賊牯”。他們趁著月光干上一票,如同江湖的梁上君子,在小村上演一段頑皮的偷盜事件。

    小時候,我常年在外婆家生活。外婆家前坪后園的果樹成群,各式各樣的果子都有,我無需去偷盜。母親也嚴格要求我們,從小不偷雞摸狗,光明磊落做人。以至于我少年時盡管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但真正做“賊牯”的次數不多。偶爾與小伙伴在雙搶過后的月夜偷過花生地里的花生,這些記憶卻勾起了童年真切的記憶。

    樸塘村人崇文尚武,男孩子讀書學打,自小練武強身。所以這里的男孩小時候都很頑皮,月光下的村莊,總是難以安份。我少年時代的樸塘村貧困,夜晚生活單調得很,月夜里玩得最多的游戲皆與打斗有關。每逢果香,小伙伴借打斗游戲之名,傾巢出動,東家的桃子,西家的李子。待到雙搶過后,一直到立冬前后。烏石塘灣的地里的花生、紅薯,包谷,西瓜地,遍地狼煙。桔園里也是賊事不斷。

    大凡都是節假日和周末,樸塘村的小孩紛紛從學校回家。有月的夜晚,都會三五成群地在村子里、田野中、山坡上玩耍,躲迷藏、打野戰、摔跤、翻跟斗、爬樹、轉鐵圈、打駝螺,這些游戲成了那個年代村莊里少年最熱衷的活動。要是玩累了,餓了,大家就小心翼翼地湊在一起,商量著如何去地里,或者果園去偷吃。特別是漫長的暑假,月光從月頭照到月尾,夜夜游戲夜夜瘋狂。正是地里花生,包谷,或者西瓜豐收之時。這些美味,在相對貧瘠的歲月,無異于今天的都市人渴望吃烤紅薯,或者鹽水煮花生,令人牽腸掛肚。

    莊稼地里常被“賊牯”光顧,村里人開始倍感不爽。各種防御的手段也花樣百出,樸塘村的花生地里開始有了守夜人,有的帶著狗,有的帶著木棍,凡是“賊牯”光顧這些人家,多半遭遇風險。被狗咬的,被逮個正著的,令村莊顯得極不和諧。有家長為小孩抱不平,扯開嗓子罵架。到人家家里領小孩的,十有八九要賠禮道歉……

    不久,小村的夜空會傳來凄厲的打罵與哭叫聲。也有的人家不是特別在意,最多在地里扎一個稻草人,穿著衣服,戴著草帽,遠處一看,像個紋絲不動的人站立在花生地里。而這樣的地里,反而少有“賊牯”光顧。在樸塘村的少年眼中,小男子漢的氣概緣于膽量與勇氣。

    烏石塘灣、勤古灣和木子塘灣靠近公路,這幾個灣的土地肥沃,土壤特別適合種植細西瓜。分田單干后,很多人家把靠公路邊的田畝種植西瓜,買個過路的司機、行人。我隱約記得,種瓜人家清一色種植特大新紅寶,這瓜皮薄、個大、汁甜、味美。西瓜長到拳頭那么大后,地里開始搭起了草棚,草棚里放著一張床,主人家會在瓜地里守夜。越近西瓜成熟,越能撩起月光下的不安。到瓜地里做賊,需要膽量與幬略。少年時,我們隔三差五和小伙伴到瓜地去偵探,但凡主人家熟睡,皆會潛入瓜地。這三個灣的瓜地都在洼地,天埂上野草叢生,適宜藏身。只要有半點風吹草動,同伴就會迅速從野草叢中溜走,混于月光之中,在不遠處的茶油林里繼續潛伏。

    偷桃偷李偷花生則相對容易,我少年第一次當“賊轱”是在賤狗伯家的花生地里完成壯舉。由于膽小,又恐母親打罵,當時內心亦是忐忑不安。那夜,月光暈韻,小伙伴在禾坪上玩躲迷藏。快到散場時,大家的肚里嘰哩咕嚕的叫起來。于是,大家商議著去韭菜坪的花生地偷摘花生。

    樸塘人的土地跟村里的人情或者血緣一樣,扯不清,也理不斷。韭菜坪在烏石塘灣的正前方,勤古灣人的地占了一大半。由于地遠,勤古灣的花生地很少有人去守夜。我們分析了難度后,決定去韭菜坪最好的花生地里去偷摘。當然,這是勤古灣最勤快的賤狗伯家的地,花生壯實,苗長勢得郁郁蔥蔥。我那時內心相當徘徊糾結,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連苗帶果實扯了一大把。然后與小伙伴把偷來的果實摘取,迅速跑到丘石塘水庫洗好,回到禾坪,一起吃完才返回家中。

    對于這樣的行動,也有人擔驚受怕。“賊牯”無論是去花生地、西瓜地,還是去果園,都必須小心翼翼。生怕弄出一點響動,被逮住,或者被狗追趕。所以,月光下的“賊牯”,要練就最大的本領就是跑步,拼命的放肆的逃跑。這種逃遁在樸塘村的月光下,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幸運。當然,機智更重要。比如,某次我們在烏石塘灣五貴家的桔圓里偷桔子。剛彎著腰悄悄地鉆了進去,才摘了幾個。桔園外就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那是五貴急切的腳步,鏗鏘作響,嘴里還罵罵咧咧地奔來。我們迅速撤離,幾個人從地里狼狽地一閃而走,手上的桔子在逃亡的路上往旁邊的草叢扔去,迅速消失在村莊的某個巷子,或一個黑暗的角落。然后蹲在某個物體后面掩護,大氣都不敢出。直到追趕的人從我們身邊跑過,頓時才緩過神來。若是追趕的聲音漸遠,我們還會去草叢尋找“戰利品” ……

    如今,樸塘村月光依舊皎潔,小村的瓜果依舊飄香,少年們卻很少在月光滿盈的夜晚去做“賊牯”。孩子們的嬉鬧,不再被貧窮落后所困擾。而我想為我少年的賊事正名,哥偷的不是物,是寂廖和物質匱乏年代對美好生活的無盡向往。

    月光下的叉泥鰍

    四月的樸塘村是平淡的。月光寒冷懸掛在村莊的上空,田野里開始散發出濃烈的泥土氣息,那些向上生長的力量在小村磅礴而出。樸塘村的田野綠了,山崗上大片的翠綠與小村遙相呼應,成了一個綠色的海洋。

    太陽從山坳上滑落,有月無月的鄉村四月,開始了新的歡娛。那些閑了一個寒冬的村里人,開始在月光下尋找新的生活樂趣。故鄉人習慣二月犁田耕地,三月種秧。家家戶戶臘肉也吃完,正是齋食日子。這時候,天氣漸暖,夜晚的氣溫不再刺骨,被翻犁的農田開始涌動著生長與律動。

    我少年時代,每當這樣的夜晚,大哥二哥都會帶著我趁著月光去叉泥鰍。樸塘村田土肥沃,三月翻田后,一塊塊田壟平坦地如一面面鏡子,拼湊在樸塘村,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彌漫整個村子。而樸塘村的四月梅雨紛飛日子的多,雨水充沛,山野里流淌著清亮的山泉水,常年不斷奔向小村的田垅里。

    月光滿盈也好,還是無月的夜晚,樸塘村的田間一片寂靜。田野里沒有蛙聲,連飛鳥都極少在這樣的夜晚經過。可小村的田野四處有熊熊燃燒的燈火,四處都是叉泥鰍的少年,三五而出,使得村莊的田野上顯得遼遠而又亢奮。春天的泥鰍,體態肥碩,正是春水肥美時,泥鰍正是樸塘村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隱約記得,吃了晚飯。大哥二哥就忙著張羅什物,一個鐵簍子,一個竹背簍,一把鐵梳,一個木夾子,一個竹籃里裝滿了曬干的樅干(松樹的樹枝干)。大哥在家門口就要吩咐二哥把火點上,漸漸地,鐵簍里的樅干燃燒起來,火光通亮地照著。這時候,大哥喊一聲:出發。我和二哥在后面就屁顛屁顛地緊緊跟著。

    從烏石塘的禾坪直入田垅上,一條蜿蜒的小路經過老水井,就到達田野的中央。再從水井的水渠往下走,水渠兩邊都是秧田。一兩寸高,嫩油油的秧苗。春夜氣溫回升,田野的春泥悶熱,泥鰍受不了春泥之熱,悄悄地從軟泥里滑出來,歡快地躺在平靜的水面上。透氣,吸汲甘露。

    到了田垅上,大哥在前面打前哨,大哥叫我們不要言語,免得驚動泥鰍。他一邊細心觀察周邊的秧田上是否躺著這些熟悉的身影,一邊指揮二哥去叉。要是發現重大目標,大哥就會把手朝泥鰍的藏身地指了指。這時候,二哥最眼尖。手持鐵梳,機智地對著泥鰍叉下去。動作極為敏捷,又利索。只見泥鰍在鐵梳上扭動著,二哥很煞腥,捉泥鰍是個俚手。他說這鐵梳要瞬間朝上拿,免得泥鰍溜走。我則緊緊跟在二哥的身后,一邊背著竹背簍,一邊不忘給鐵簍里添加樅干。每次他叉到泥鰍,我就立即把身后的竹背簍移至身前。等他用手夾著泥鰍放入竹背簍,我們又朝下一個目標尋去。

    樸塘村的田垅一丘連一丘,高低不平。跨過一個水渠,又來到另一片秧田。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勤古灣的秧田中。不一會,順著泉塘水庫的水渠,來到哨上組、老灣組,有時候,還會到何古灣的秧田。只見一條條泥鰍,被二哥從秧田里叉入竹背簍。這些受傷的泥鰍忘了傷痛,在背簍里撞著,發出嘰嘰的叫聲。

    漸漸地,我們在樸塘村的田野上越走越遠。竹籃里的樅干也越來越少,月光也越來越深沉。時光很晚了,大哥看了看簍子的收獲。說了一聲:回家。我們就索性快步朝家的方向行走,一路上,不時傳來一陣陣歡快的笑聲。

    許是歲月的無情吧。多年后,我們兄弟天各一方,再也沒有這些童年的趣事。可每每想起一起踏月回家,那種溫馨的記憶只能令人徒生一股莫名的憂傷。樸塘村的田垅上,小溪邊,水塘里,稻田中,到處都有我們勞作的記憶與少年的往事種種。

    少年樸塘,我和大哥二哥在田垅上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月光夜晚。樅干照亮的田野,留下了大多的美好童年記憶。象愁絲一樣,綿綿的扯不斷,似有剪不斷的那抹鄉愁。此時,房間里的純音樂播放著一曲《淚花》,悠遠而又深邃地撥弄著思緒,忽記起兒時與兄長們在月光中捉泥鰍時的情景,不覺淚然而下,隨手一抹,眼角都是酸的……

    月光下的禾堂

    樸塘村的禾堂(又稱曬谷坪)承載著童年許多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詩,把樸塘的陳年往事都一一晾曬在那里。大的小的,圓的方的,分布樸塘村的各個灣。

    在大集體的年代,樸塘村的禾堂是村里人的糧倉,將一年的糧食和溫飽在太陽底下敞開地堆在那里,等待陽光的檢驗。我童年的根在烏石塘灣,這個灣在大集體是村里的一個大生產隊,黃土嶺生產隊和烏石塘生產隊并在一起,兩百來號人口。田畝多了,谷物自然也多。一到雙搶或者秋收,金黃的早稻和晚稻堆滿了禾堂。

    我的童年正好是大集體的末期,從小就見證了樸塘禾堂的繁華與盛景。每年夏天,一片片早稻收割上岸,村里的壯年叔伯個個都力大如牛。他們用竹篾編的籮,大擔大擔地挑回禾堂。烏石塘灣的田畝分布在村莊的七八個田壟里,柴觀壟、丘石塘、麻壟、亭子壟、韭菜坪等,高高低低地散落在各處。有的三五里路程,都是靠這些壯年把稻谷一擔擔挑回到禾塘曬干,然后用風車將谷秕分開,把壯實的稻子一擔擔收進生產隊的糧倉。

    其實,稻子入了禾堂,曬谷的都是生產隊里的叔伯娘親,她們大都進入中老年。集體勞動各家各戶都是靠工分吃飯,中老年叔伯娘親們為了給家里掙口糧,生產隊隊長都會安排照顧。稻谷堆在禾堂后,娘親們拿起擼谷耙(木制的,丁字形長方條狀,下面用安插五個竹片插梢,專門用來將稻谷拉平攤曬干的器物),均勻地將稻谷攤平,給陽光暴烈的曬著,稻谷的水份就會迅速蒸發干。一般稻谷都是要暴曬三五個日照天。娘親們曬稻谷很有技巧,隨著陽光的強弱進行調節厚度。厚時像一張碩大的被子蓋著,薄時如一堆堆浪花,一層一層的分開,在陽光底下,散發著稻谷的清香和豐收的氣息。

    傍晚來臨,禾堂里人聲鼎沸。月光爬上山崗,禾堂里就站滿了收稻谷的男男女女。烏石塘生產隊有六七臺風車,每到這個時候,一臺臺架在禾堂上,搖風車的,篾箕盛谷子的,忙得不亦樂乎。這時候,烏石塘灣的炊煙四起,家家戶戶的女主人收工回家做飯做菜。瞬間,烏石塘灣的上空飄滿了扎心肉、五花團子肉、油泡豆腐、擂缽斗辣子、辣子炒魚仔的味道。稻谷入了倉,灣里的會計點了數用一把大銅鎖鎖上,各自就散了回家吃飯。

    吃完飯,烏石塘的男女老少又帶著凳子來到禾堂上閑談,月光下的村莊開始愈發顯得活躍起來。有講鬼的,有躺在稻草堆上睡懶腰的,抽煙的,喝茶的,磕瓜子的,嚼炒豆子的,還有一些愛熱鬧的婦女干脆把家里的洗衣盆,擂裾(水井漿洗拍打衣服污漬的),肥皂都端到禾堂上,一邊洗衣,一邊和左鄰右舍東拉西扯。東家的女兒嫁到安平鎮啦,西家的兒子在協作煤礦娶了個永興婆,狗生家里的水牛生了兩個牛犢啦……把樸塘村大量日常瑣碎的事情反復述敘。月光升到半空的時候,一些打著松柴燈籠的捉魚人回來,大家又一股腦圍攏過來,嘴里唧唧地贊嘆不停。

    當然,烏石塘灣的禾堂不單是夏天的月夜,還有秋天,冬天都那么熱鬧。雙搶過后,花生熟了,禾堂上坐滿了摘花生果實的人。集體時代摘花生,每個晚上都會把一些水泡子(沒有成熟的花生)分給各家各戶,或者由生產隊的負責人在現場煮上一鍋,分給現場勞作的人吃。若是秋收過后,地里的雜糧都熟了,瓜啊,果啊,紅薯啊,大家都在禾堂里忙著做干菜,干貨,收藏起來備冬備春。

    我記憶中的月光秋夜,是不得安寧的。在黃土嶺灣的光禿山崗上,曬滿了白薯皮,還有蒸紅薯仔。我們時常在禾堂上玩游戲,捉迷藏,乘機到山崗上偷一把白薯皮放在口袋里,一邊與伙伴們嚼著,一邊膽戰心驚地擔心被抓。當然,逃過此劫的,必定能在月光下的歸途中心安理得地回家睡覺。次日的夜晚,勢必有某家的婆姨叉著雙手,一個勁的拍手叫罵:“那個絕德佬,偷了我家的薯皮要呷得進,拉不去……”如此云云。這令月光下的樸塘村又多了幾分莫名的恐慌。

    樸塘村的禾堂除了曬谷曬干貨。要是村里有人家做壽,或者婚嫁,都會在禾堂里放電影,唱大戲,耍馬戲。鑼豉“鏜鏜哐”地敲著,村莊里的人就從四處走來。鞭炮一響,放電影的,唱大戲的,耍馬戲的,都會開場。這一個月光下的夜晚,注定是樸塘村最歡欣的。我母親最喜歡唱大戲的,哥哥姐姐喜歡看電影,我們年齡小一點的更喜愛看耍馬戲。猴子,老虎,這些都是村莊少見的威猛動物。聽村莊里的老一輩人講,解放前的樸塘村山谷中,這些動物都曾有過。比如黎坪灣背后的老虎巖壟里,傳聞是老虎出沒的地方。特別是踩高翹的,這些只有北方人才有的民俗表演,都能在樸塘村的禾堂上呈現。

    禾堂往事記憶最深刻的數一九七八年冬天。那年我六歲,烏石塘灣從耒陽來了一支部隊駐扎訓練。一輛輛草綠色的軍車一字排開隱蔽地停靠在村莊的山腳下。幾十個帳篷支在禾堂上,最令我眼紅的是炊事員支起幾口大鍋,案板上一堆一堆的蔬菜,大塊大塊的肉,一下鍋,整個烏石塘灣都是香噴噴的,誘得我們口水直往肚里咽。解放軍戰士們訓練時的樣子,更是威風凜凜。兒時的樸塘男孩,十有八九都夢想參軍入伍。而那些成年的未婚少女們,十有八九都巴不得找個解放軍戰士做自己的男人。至今,這種戀軍人的情結還在樸塘村未婚少女的思想里廣為流傳,并根深蒂固。

    分田單干后,各家各戶都有了自己的水泥禾堂。烏石塘灣和黃土嶺灣也分開了。惟有那個禾堂依舊成為兩個灣共用的地方。只是,日子富裕起來的村里人,不再使用,也就沒有人管理與維護。后來,村里的地基也越來越少,黃土嶺灣更是少得微乎其微。族人忠民哥在禾堂建了一棟四垛屋以后,我就再也沒有去過禾堂上行走過。眼下,我突然回想起了禾堂,是因為這里有著我歡樂的童年,以及村莊里難以抹去的歲月軌跡。

    責任編輯:金婷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心情榜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爽爽爽爽爽爽a成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麻豆视频,69式性无遮挡免费视频下载,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麻豆
    <dl id="q0qi0"><del id="q0qi0"></del></dl><td id="q0qi0"><kbd id="q0qi0"></kbd></td>
      <input id="q0qi0"></input>
      <s id="q0qi0"><kbd id="q0qi0"></kbd></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免费观看| 新版天堂中文在线8官网|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95|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波多野结衣作品在线观看| 扒下胸罩揉她的乳尖调教| 国产福利在线视频尤物tv| 免费午夜扒丝袜www在线看|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97青青草原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乱人伦|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在线观看| 美女跪下吃j8羞羞漫画|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机机对机机的30分钟免费软件|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又大又粗又爽的三级小视频|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蜜桃成熟时无删减手机在线观看|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a在线视频| 高清一级毛片免免费看|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亚欧日韩毛片在线看免费网站|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一级一级女人真片|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