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提起雷其松,半月里村可謂無人不知,他帶動了許多村民保護畬族文化。雷其松和妻子住在山上的古宅里,平時很少下山,一直小心翼翼地看護著“畬族文化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記者感受到畬家匾額上的雕刻墨香猶存。館里珍藏的瓷器散發著濃郁的畬鄉氣息,畬族傳統服飾絢麗斑斕,上千件老物件向游客們徐徐展開一幅畬家文化的畫軸。
雷其松說,“畬族文化博物館”創辦于2001年。當時,從小跟爺爺學醫的他在鎮里開了一家青草店,無意中看到報紙上一篇保護畬族文化的報道,不由地陷入了沉思。“白露坑畬族村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畬家文化的傳承者。這份使命感讓我不能放手不管。”
2006年,村里一戶人家3兄弟住房困難,可他們的祖屋是“舉人府”的房子,拆了實在可惜。雷其松得知后,二話不說,便將自家100平方米的宅基地讓給了這家兄弟,保住了200多年的古民居。
2012年12月,雷其松在柏洋鄉看到一棟3層木結構老宅,由于年久失修,房主正準備將其拆除,并且,拆下來的木頭要以每100公斤160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當柴火。雷其松趕緊阻止,并湊了3.8萬元買下了這棟老宅。當他想將這棟老宅搬遷回老家時,卻發現費用高達20萬元。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兄弟、親戚求助,終于籌齊了所有費用。如今,這棟老宅已被他原汁原味地搬回家鄉,變成了古色古香的展館。“所有的構件都按原樣重建,保持原貌。”雷其松說。
“雷其松和妻子平時省吃儉用,在保護和傳承畬家文化上卻不吝千金。”溪南鎮黨委書記周文玲說,“他是一名普通的文化協管員,每月只拿100元的工資,卻干著守護畬族文化的大事。”
13年來,雷其松遍訪閩、浙兩省的眾多畬族村落,收集1000多件藏品。記者在現場看到,服飾類、瓷器類、農耕類等6大類收藏應有盡有,有鳳冠,有精雕細刻的木質雕花大床,還有龍頭熨斗,都是一些公辦博物館不常見的老物件。為了這些收藏,雷其松傾其所有,已花費了60多萬元。
為弘揚畬族傳統文化,雷其松還研究畬歌、畬族武術、畬族禮儀等。2008年,他成為村里的文化協管員后,便向當地學校建議開辦畬歌課程。學校專門邀請白露坑村的鐘昌曉老人為白露坑民族小學學生輔導畬歌。2010年,雷其松被省政府授予“閩東畬族婚俗代表性傳承人”稱號。“政府支持我經費,也給了我榮譽,這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我要將傳承畬族文化的事業進行到底。”
記者在村里遇見了福建師范大學音樂系博士研究生周偉,她是專程來向雷其松學習畬族婚禮音樂的。周偉說,她跑了許多地方,考察了許多民間婚禮音樂,這里的畬族婚禮音樂保存得最完整。
據了解,目前,半月里村正申報寧德“美麗鄉村游”線路,以開發帶動保護,將雷其松的畬族文化博物館納入其中一個景點,并且,還將通過舞臺將畬歌等傳統文化以原生態的形式展示給游客,以豐富鄉村游的內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7霞浦半月里村:守護畬家風情 古村煥發活力
- 2014-04-14新聞媒體應擔當輿論文明的守護人
- 2014-04-11守護百姓的氣象哨兵 記民主鄉氣象信息員鐘文民
- 2014-04-09河馬媽媽守護幼崽尸體催淚哀嚎 場景令人心碎
- 2014-04-01為守護交通受害者他獻出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