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廈門思明區法院與當地義工協會合作,開展公益志愿服務活動,讓群眾切身體會司法便民、親民
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28日訊(本網記者 鄧婕)24日,廈門市思明區蓮前法庭。
中央編譯局調研組成員6人推開門,看見三名身穿紅馬甲的人正在忙著。
“他們是‘法庭義工’?!鄙徢胺ㄍシü俟鶉榻B道,“去年9月,思明區法院與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合作開展了全國首個法庭公益志愿服務項目。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義工主要為當事人提供人性化幫助,讓群眾體會到司法便民、司法親民。”
調研組高度評價道:“‘法庭義工’是一種社會管治理念的轉變,具有很高的學習性、復制性,值得在全國大力推廣?!?/p>
遞上一杯熱茶
24日早上,許阿姨一進入蓮前法庭,“法庭義工”黃琳娜就面帶微笑迎上去:“您好,我是‘法庭義工’,有什么可以幫您嗎?”
將許阿姨帶到她想去的三號法庭后,黃琳娜安排她坐下等待,馬上又沏了一杯茶,在茶香中,許阿姨緊張的情緒得到舒緩。
“之前,我一直覺得司法高高在上,但一進門就有義工主動為我服務,很親切。”許阿姨說。
思明區法院副院長張嶸說:“司法機構給人的印象多是嚴肅、刻板。‘法庭義工’本身是普通群眾,通過他們提供的便民服務,有助于讓其他群眾了解普法工作,對司法機構也有全面的認識?!?/p>
據了解,“法庭義工”服務包括引導當事人到法庭相關場所或法院其他場所辦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接受當事人非法律事務方面的咨詢、主動為當事人提供用水用傘等服務、扶助老幼與殘障人士、勸慰情緒激動或發生言語沖突的當事人等。
經7個多月的運行,“法庭義工”有了自己的一套服務方法?!敖o當事人引導時,不能簡單地指指,要攤開手掌,身體前傾,給人禮貌的感覺。”身為義工的退休老人柯秀清說,志愿者們正不斷地完善禮儀。
甘為“潤滑劑”
回憶起22日在蓮前法庭發生的一幕,李阿姨仍心有余悸:“要是沒有‘法庭義工’,我可能做出傻事。”
當天,李阿姨陪兒子來法庭打離婚官司。遇到兒媳婦后,她二話不說就沖上前打兒媳婦。
義工黃琳娜、林偉等人聽到聲音后,立馬沖進立案室將李阿姨和她兒媳婦拉開,并把李阿姨帶到走廊的椅子坐下,勸說安撫她。“阿姨消消氣,年輕人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您自己身體要顧好……”黃琳娜一邊勸說,一邊輕撫李阿姨的背。見她哭得喘不上氣,義工們又端來茶水?!鞍⒁棠阌惺裁措y過的事就跟我們說,千萬不能再打人,這是違法的……”在義工們的勸說下,李阿姨漸漸恢復冷靜。
蓮前法庭是思明區法院下屬三個街道法庭之一,一年有2000多起民事案件?!霸跊]有‘法庭義工’前,常在三樓都能聽到當事人的吵鬧聲,現在幾乎沒有了?!惫鶉锌卣f,“這讓我們的審判工作也好做了許多,可以說,他們是法庭與當事人的‘潤滑劑’?!?/p>
服務不斷提升
自去年9月試點運行以來,超過60名義工(固定義工20名與機動義工42名)到蓮前法庭服務,服務時間超過510個小時。
如今,“法庭義工”已實現義工組成上從道德模范、大學生為主到社會各界參與,服務時間上從半天值班到全天覆蓋,服務內容從接待引導到人文關懷,服務點從法庭到全院的四大提升,成效顯著。
經蓮前法庭的調查問卷顯示,接受服務的群眾中93.1%的人覺得“法庭義工”對自身有幫助,96.56%的人感受良好。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法庭義工”隊伍。
“我覺得做‘法庭義工’很有意義。”廈門工學院學生曾月說。雖然曾月住在島外的學院宿舍,交通不方便,每次來當義工要耗費不少時間,但他依然樂此不疲。
他告訴記者,在業余時間當“法庭義工”,不僅可幫助很多人,還能提升自身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實踐能力。
隨著“法庭義工”人數逐漸增多,蓮前法庭開始為義工培訓法律基礎知識,并加強他們與當事人溝通的能力。“在培訓課上,我學到許多法律知識,還從法官們身上學到很多,了解到法院的工作流程。”義工許幸福說。
“當‘法庭義工’,是我大學期間最美好的經歷。”曾月說,“不管畢業后去哪里,我都會把‘幫助他人、奉獻他人’的義工理念秉承下去?!?/p>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28廈門思明:小義工用無盡愛心“點亮”鷺島之美
- 2014-04-25湖里區家長義工隊助力未成年人教育
- 2014-04-22漳平義工協會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
- 2014-04-22全國首創 廈門思明區法院推行“法庭義工”機制
- 2014-04-16海滄“微志愿”義工在行動 向不文明騎行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