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揚志愿精神,倡導社會文明風尚,鼓勵市民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感,樹立“好人好報”的價值觀念,張家港市率先出臺志愿者禮遇辦法,建立志愿者嘉許制度(姑蘇晚報4月30日)
做好事不圖回報,是志愿者的品格;讓好人有好報,是黨委、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大家有困難找志愿者,而志愿者遇到困難怎么辦?三度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的張家港市再次展示了他的文明刻度,其最近出臺的《張家港市志愿者禮遇辦法(試行)》,其中“志愿者禮遇十條”不僅讓志愿者感受到了社會的愛心回饋,也標志著該市率先在全國縣級市中建立了志愿者嘉許制度。
志愿服務行動,成為一個家喻戶曉、且具有廣泛社會意義活動,應該始于北京奧運會;但成為一種旨在提升城市文明水準、凸顯城市精神并使之常態(tài)化,應該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中國人的印象中,似乎志愿者活動總是與重大社會活動或事件相關聯(lián)。如何將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滲透城市各個角落,將每位普通市民都成為城市文明建設的志愿者,將志愿精神內化為城市文明的精神財富?這就需要我們禮遇志愿者,讓全社會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見賢思齊!
志愿者無償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公益,雖然是心甘情愿,并無他求,但是我們在點贊的同時,也應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和物質獎勵。因為做志愿者,不全是快樂,還可能會受氣、會孤獨、會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于是有人選擇退出,甚至陷入心理困境。我為志愿者得到應有的禮遇而由衷高興。好人有好報是由來已久的道德觀念,與我們的傳統(tǒng)一脈相承?!拔覟槿巳耍巳藶槲摇眱r值觀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題中應有之義,是促進社會和諧的潤滑劑,應該加以強化。禮遇志愿者起到鮮明的價值導向,有利于提升全社會的價值認同感,有助于正能量的傳遞,良好社會生態(tài)的培育,能讓志愿者滲透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禮遇志愿者不用擔心會玷污公益精神,助長功利主義,因為即使是奔著“禮遇”去的,只要確實奉獻了,人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提高了,長此以往,志愿精神終將內化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價值觀念,一種城市的風尚,一種文明的氛圍。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志愿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題中之義,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精神元素。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名揚世界的榮譽,但奉獻的快樂卻可以為千千萬萬人所享受。功名利祿皆為浮云,而人卻可以在對世界的不斷奉獻中實現(xiàn)終極的自我價值。禮遇志愿者,一方面體現(xiàn)對志愿者的關照,別人也用不著去眼紅,另一方面也鼓舞、激勵其他人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中來,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在助人為樂中享受人生快樂,在不斷奉獻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實現(xiàn)道德文明素養(yǎng)的升華。
張家港市在這方面率先之舉充分體現(xiàn)了對志愿者的關愛。特別是志愿者的星級評定,給予相應的“禮遇”,更是給長久熱心公益的優(yōu)秀志愿者的“饋贈”,激勵他們保持優(yōu)良傳統(tǒng),爭取更大光榮。我們相信志愿者禮遇政策必將形成“羊群效應”,推動志愿者活動的規(guī)?;?、制度化、常態(tài)化,放大張家港市精神文明的品牌效應。我們相信好政策、好機制一定會催生志愿服務繁花似錦的明媚春天,寫就中國夢和諧港城樂章!(特約評論員: 少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05青年志愿者開展“無償獻血·傳遞愛心”活動
- 2014-04-30漳平市舉辦網(wǎng)絡文明傳播志愿者骨干培訓
- 2014-04-30漳浦縣氣象局“勞動最光榮”志愿者衛(wèi)生清掃活動
- 2014-04-28泉港區(qū)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環(huán)境整治行動
- 2014-04-28思明打造“法庭義工”志愿者服務品牌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