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財主”興辦教育
劉永才說,根據(jù)清代譜牒記載,土坑村中榜進士、晉升仕人者達70多人。這一大規(guī)模的數(shù)據(jù)后,少不了“劉百萬”(原名劉端弘)的貢獻。劉百萬是村里的富賈,從事杉木生意的他,先后在土坑村建了18座大厝,為鄉(xiāng)親們所崇敬。
身為商賈的他,卻崇敬文人。據(jù)說,當時,峰尾有一宗親中進士,劉百萬特備厚禮前往慶賀,有人竊問此為何人,一宗親脫口而出:“這是土坑‘土財主’劉端弘。”
劉百萬回來后,嘆息不已:“家財百萬何用,還是被人看‘土’了。”他遂去找村里另一從事杉木生意的劉端瑜,共商造就人才、重振書香門第大計。
兩人一拍即合。于是,劉百萬辦南文武館“選青齋”,劉端瑜辦北文武館“凌云齋”。在兩文武館中,學文者免費,習武者每日一粒蛋。自此,村中書聲瑯瑯,馬鈴叮當。
劉永才說,土財主“受刺激”的說法有爭議,但劉百萬確實有興辦教育的做法,也正是他的創(chuàng)舉,才有后來土坑村“鄒魯鄉(xiāng)村”的美譽。
村北村南一門多進士
土坑村名噪一時,還在于當年著名的“一門三進士”故事。
在清末,村北有劉開泰、豐泰兩兄弟及其侄希顏一門同榜三進士。劉開泰后授任江西南贛總兵,欽賜提督。而在村南,也有兩兄弟雙榜進士,土坑村就此被稱為“鄒魯鄉(xiāng)村”。
相傳劉開泰三叔侄同榜中進士,深受當朝天子贊賞,當皇帝獲悉其侄希顏之母不足二十便守寡,仍含辛茹苦培育兒子成材,大為感動,誥封她為“太安人”,還賜立了牌坊。
據(jù)介紹,20世紀初,劉開泰提督府第還可見門前高大堅實的旗桿座,以及練功石、鎧甲、大刀、石敢當和圣旨碑,府內大堂上掛著“兩世三忠”牌匾等。
可惜,現(xiàn)大部分文物或毀或失。10多年前,后人逐漸搬離,整座提督府第更加破敗不堪。僅恢宏的大門,即入門處的石牌坊,還猶見當年的繁華。圣旨碑,也還在劉氏家廟中。
劉永才說,劉開泰的府第在古民居群落中面積不算大,但其身份注定了這座古民居的特殊。此次分批分期修復古民居,提督府及另一座古民居先被列入。他們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爭取年底前,完成修復工作。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5-08泉州泉港:“五加強”共筑校園安全“防火墻”
- 2014-05-06泉港區(qū)召開創(chuàng)建“零犯罪學校”活動調研座談會
- 2014-05-05泉港:“五老”干部熱議“家風家規(guī)”
- 2014-04-30泉港區(qū)道德講堂總堂:“學習身邊榜樣 傳承道德力量”
- 2014-04-29泉港虎石自然村簡辦民俗活動 省下60萬元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