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落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寧德市,曾在環三都澳溪南半島規劃了一個大型煉化一體化基地。去年底,經過反復論證,擔心當地環境容量不夠,省里和市里意見一致,痛下決心停掉了這個大項目。寧德市委書記廖小軍頭腦清醒,“在發展趕超的同時,把優美的生態環境保護好、傳承好,這是天大的責任!”
“要經得住誘惑,”省長蘇樹林說,“福建是后發地區,后發優勢的重要體現是可以學習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其中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割肉”很痛,但福建人深知“舍得”的意味。大紅袍、鐵觀音、安踏鞋……福建產業結構偏輕,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不多,鋼鐵、電解鋁、水泥都有缺口,需從外省調入。然而,近幾年,福建每年都超計劃完成國家關停落后產能的指標,關停量在全國排在前面。
存量調優,增量選優,福建培育壯大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做大做優增量,實現結構調整優化,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長樂紡織化纖、福州光電顯示器、泉州鞋業等8個產業集群,去年產值均超千億元。去年福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達到2.17萬億元,公共財政總收入增長14%。同時,生態環境保持優良,節能降耗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9%。
“山區護生態,沿海興產業。”按照《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重點生態功能區面積超過3.6萬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陸域面積1/3。“在一條條生態紅線的限制下,山區、林地、水源地很多項目不能上,面臨既要保護又要發展的巨大挑戰。”省發改委副主任孟芊說。
如何解決這一突出矛盾,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福建研究制定了新的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辦法,充分體現主體功能區特點和生態文明要求,不久就會下發實施,考核“指揮棒”越來越綠。即將實施的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將使補償資金的量級“加個零”。
“國土空間科學開發先導區、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先行區、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示范區、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高目標,增添了新動力。
生態省建設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立健全。“清新福建”成為叫得越來越響的金字招牌。“百姓富,生態美”的藍圖,正在綠色的八閩大地上變成現實。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24“清新福建”旅游品牌體系今年將形成 建設三個旅游中心城市
- 2014-04-04保衛清新福建,9設區市立下環保“軍令狀”
- 2014-03-28生態文明你我共建 讓“清新福建”更加熠熠生輝
- 2014-01-23“清新福建”新計劃:福州將打造休閑與文化體驗城
- 2013-05-28“清新福建號”外觀改造 創意加入林則徐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