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五名志愿者從龍巖出發
東南網5月1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文/圖)婚禮司儀、超市管理、砂鍋店老板、美甲店姑娘和花店老板娘,這五個不同職業的人,有著同一種身份——志愿者。
昨日,他們帶著19箱愛心物資從龍巖出發,奔赴2000多公里外的川西彝族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樂約鄉三地村,為地處偏遠的孩子們支教一個月。
此行,他們還有一個目的,拍一部微電影,傳遞孩子們的呼聲,為當地籌建一所希望小學。
五志愿者奔赴川西支教
這五個人,來自龍巖一個民間公益組織。
負責人陳貴,28歲,主業是婚禮司儀。他說他曾是賭徒,如今洗心革面,投身公益。
同行的,還有28歲的康月英,河南人,嫁到龍巖永定,主業是超市管理員。
32歲的張凌飛,三明人,龍巖市區一家砂鍋店的老板,習詠春拳一年多。這回,他要將傳統武術傳授給孩子們,“哪怕是皮毛也好”。
24歲的永定姑娘曾小霞,和朋友在市區合開一家美甲店,她從沒去過那么遠的地方,但家人支持她。
而36歲的張敏青,來自古田,開一家花店,是一名6歲男孩的媽媽。
出發前,龍巖市紅十字會為這支新成立的人道救助志愿服務隊授了旗。
為孩子們籌建希望小學
昨日,志愿者和攝制組,分兩部車,共9個人順利出發。按照陳貴的估計,40多個小時后,才能到達。
9個人中,陳貴是唯一到過當地的人。陳貴回憶,那里校舍是土木結構,長年失修,里外走風。學校只有一名代課老師,苦守20多年。三年才招一次生,只有三個年級:二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只有等高年級畢業,才會再招新學員。
那里的孩子,除了每天走一兩個小時山路上下學,還要起早貪黑干家務,飯菜也只有土豆抹辣椒,偶爾吃頓米飯都是奢侈。貧窮、輟學、務農,在那里惡性循環著。
陳貴在那待了9天,回來后,就開始籌劃救助計劃。陳貴希望,借助微電影籌集善款,為當地的孩子們建一所希望小學,并聯系支教組織,建立長期的支教服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15漳平市地稅局學雷鋒志愿者們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 2014-05-15廈門湖里禾緣社區:打造企業家志愿者隊伍服務社區
- 2014-05-15南靖巾幗志愿者成立“媽媽督導隊”
- 2014-05-14鳳山社區志愿者10年來接力照顧五保戶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