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論5·20
“5·20”分手癥:
別怪漢子們不懂愛
520原本只是519和521之間的自然整數。而在網絡語言中,因諧音“我愛你”,普通的數字即刻被賦予了不普通的含義。
這天,情侶們紛紛借勢表達愛意。然而,幸福的情侶大體模式一致,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悲??!
我觀察了下周圍的情侶,平日里好好的,反倒是在紀念日節假日鬧起了別扭,好日子成了分手高峰期。
網上還真有人做過權威統計,得出類似結論:節后分手癥!
其實仔細想想原因很簡單:妹子們矯情,并滿懷希望地等待另一半給的驚喜,而漢子們往往覺得“蛋疼”,并且不以為意地忘記這些節日。最后妹子由失望轉化為郁悶,這時候漢子們還會不合時宜地打個電話來。這下戰爭升級!于是乎,新賬舊賬一刻爆發,分手危機一觸即發。
漢子們也很委屈哪,他們哪曉得這么多小清新的日子?他們連白色情人節和葡萄酒情人節都還沒分清時間,哪里對付得過來那么多表白日?
這場戰爭根本無關對與錯!男人和女人本來一個來自金星,一個來自火星。想要調和這個問題,除非你真的可以發現來自星星的你。嗯,沒錯,就是這樣。
那么,來自地球的我們該如何治療節后分手癥呢?其實,男生和女生各退一步:女生該忙啥忙啥,日子還不是一樣過?所謂nozuonodie(不作不死),咱消停點,多學習多運動,自己美美的才是王道,別忘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至于男生,哦sorry,我不是漢子,漢子們自己解答吧。我估計漢子內心的吶喊是:神啊,讓老婆的生日、相識紀念日……都放在同一天吧! 作者李曌(福州單位職員)
“5·20”的迷信:
愛情披上的數字包裝
在諧音里尋找意義,估計這是凡人通病,尤其在中國,來源久遠,甚至不止借助諧音,還有聯想、象形、附會等,這就是所謂的“討個口彩”。
正而八經來溯源的話,這“5·20”變成“我愛你”,其實有點扯淡,屬于無稽之論,但轉念一想,無稽也無害啊,沒什么啊。
“5·20”“我愛你”,牽強也罷,扯淡也罷,社會就好比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莞爾而寬容地看著年輕人鬧騰,看他們絞盡腦汁用新潮而無厘頭的表情達意方式來包裝愛情的甜蜜,來找尋親近心儀對象的借口,來給大聲說出“我愛你”一個理由,來臆造一個“緣”起催化作用,來期待一種錯覺,增加追求的膽氣與崇高感,一個人編織本該屬于兩個人才能完成的夢境,沉醉其中,一本正經……
直到30歲以后才明白:理解是修養的課題,取舍是感情的使命,尋尋覓覓是怦然的心弦,平平淡淡是真正的虔誠?! ∽髡邨罟庵?/p>
“5·20”的怨念
無處安放的愛情躁動
還沒到5月20日這天,朋友圈里諸多或落單或單戀中的朋友早已躁動不安,紛紛轉發諸如“5·20這天,誰陪你一起過”之類的討論或投票活動,順便再貼上自己對愛情的心懷感悟。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倒在其次,主要是為了在這個日子里刷個存在感。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熱戀中的則忙著曬幸福。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愛情從花前月下談上了社交平臺。當然,必須承認這其中有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緣故,物質條件允許現代人“曬愛情”“淘女友”。可是,那些“等土豪娶我”“寧可坐在寶馬里哭”的言論又分明顯示出如今社會普遍浮躁的婚戀觀。
曬幾張照片不能保證百年好合,傳幾句甜言蜜語也不能印證白頭到老。古代沒有那么多紀念愛情的節日,卻能夠吟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絕唱,如今又是“2·14”,又是“5·20”,卻難掩“相親就訂婚”“同居不談情”等“速食愛情”的出現。
有人說,怎么談戀愛、是否要結婚純屬私人問題,但如果私人問題演變成群體性浮躁,問題就不私人了。如今,浮躁婚戀觀猶如一場疫病,侵襲著整個社會,如不加祛除,只會使情侶婚戀“霧霾”籠罩,給純粹的愛情以污濁。
對于得不到的東西,與其在躁動中羨慕嫉妒恨,不如沉下心分析自己為何得不到。對于已經得到的愛情,仍需要妥善經營,最美的愛情能夠在細水長流中溫暖整個歲月,與子偕老。 作者牛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19白發阿婆突然倒在車流中 路過高中生守護40分鐘
- 2014-05-15精神科里的守護天使
- 2014-04-23孩子上學路上的“守護神” 交通協管員鐘琴獲贊
- 2014-04-21福建: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上)
- 2014-04-17深山遺冢原是烈士墓武警官兵守護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