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示范 綠色發展
發揮好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福建坐擁優越的自然生態系統。但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提速過程中,不可避免要遭遇發展生產、改善民生與保護生態之間的矛盾。
怎么讓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有機統一?
“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2000年,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作出了具有跨世紀意義的戰略抉擇。
從那時起,福建在建設生態省的道路上,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12年后,習近平又用三個“最”進一步闡述:“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
十余載磨礪,成果初現——森林覆蓋率全國領跑;12條主要河流水質均優,水域功能達標率98.4%……
在更高起點上,如何實現新突破?去年的工作檢查中,檢查組一路風雨兼程,看產業發展、看城鄉建設、看生態環境、看民生改善,探尋一條適合福建的綠色發展之路。
檢查與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要在發展中更加注重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形成特色,要在發展中更加注重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環境保護,要在發展中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維護社會穩定——一條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發展道路愈加清晰。
去年9月,省委九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三個必須”,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奮斗目標;12月,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又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突破口,對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目標作出戰略部署。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我們的追求;殷實小康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同樣不是我們的目標。”省委書記尤權一再強調。
思路已定,一系列行動接連展開——
實施《關于加強環保監管的若干意見》,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環境準入條件、環保治理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
啟動“先禮后兵”的環保約談機制,對治污不達標的地方和企業“黃牌警告”,實行環評限批“一票否決”;
推出《2014—2015年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提出圍繞抓龍頭興產業、企業技術改造、創新驅動發展、新興產業培育等,推進產業綠色升級;
制定《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全面改善我省城鄉環境面貌和質量的目標;
……
今年初春,正當全省上下埋頭苦干之時,喜訊再次從北京傳來——
3月1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國土空間科學開發先導區、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先行區、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示范區、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的要求,為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更高目標,增添了全新動力。
順時應勢,福建怎樣先行示范?
面對境內外媒體的聚焦,省長蘇樹林的話擲地有聲:“保護生態不是靠喊出來的,要下決心肯‘出血’、敢‘割肉’。”把更多的財政資金用于生態建設;對落后的老項目,關停淘汰或改造升級。舍取之間,見決策者的膽與識。
綠色發展,福建任重道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15嚴守生態紅線奮力后發趕超 把清新福建叫響
- 2014-05-14學長制小清新視頻鼓勵高三學子 點擊量數千引共鳴
- 2014-04-24“清新福建”旅游品牌體系今年將形成 建設三個旅游中心城市
- 2014-04-15“清新指數”市民生活更需要
- 2014-04-15生態旅游賣點應在“清新指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