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誠信,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從網絡調查透視社會誠信現狀
??? 遭遇不誠信怎么辦?
在多數網民看來,目前不誠信現象較嚴重的行業包括醫藥衛生、廣告營銷、房地產、食品輕工業,分別有71%、65%、60%、59%的人選擇了這四項。此外,電信服務業和金融保險等行業的不誠信現象也比較常見。
專家認為,這與近年來過度醫療、虛假廣告、房地產項目偷工減料、食品安全問題、電信及金融詐騙等新聞的頻繁發作密切相關。
如果遭遇不誠信,會如何對待?88%的受訪者選擇“今后注意小心防范”,占比第一;而選擇“自認倒霉”的也達到53%。
相比之下,選擇與不誠信行為對抗的人并不多。“到相關部門投訴、協商處理”的人有35%,“借助媒體輿論譴責”的人有25%。而愿意“訴諸法律”的只占20%。
“為什么都不維權?因為維權成本太高了,需要花時間去登記反映,問題是這些反映最終能否得到認真查處?”上海企業信用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柳正國分析,目前保障公眾維權的法律條款還不夠完善,需完善對不誠信行為的處罰規定,提升處罰力度,“讓百姓看得見‘維權’效果,才有信心和不誠信行為較真到底”。
“不維權,等于是助紂為虐。”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認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保障公眾維權利益;另一方面,面對不誠信行為,老百姓也要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都不愿意花費時間和金錢去“較真”,那么假冒偽劣行為、不誠信事件將愈發泛濫,直至全社會誠信底線一降再降,最終危害到的還是每個小我的利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6-05王連登:誠信經商贏信賴
- 2014-06-05黃旭明:誠信經營 奉獻社會
- 2014-05-30農林大學現“神題”講誠信送5分 被稱最佳送分題
- 2014-05-28楊浩濱:《誠信是金》
- 2014-05-26長樂市召開誠信建設工作部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