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誠信,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從網絡調查透視社會誠信現狀
超六成受訪者仍崇尚誠信
“你是否曾經為自己的不誠信行為感到過內疚?”面對這一問題,75%的受訪者鉤選了“是”。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陸曉文分析,這樣的自省折射的是民眾對社會誠信現狀的反思,反映出百姓對社會誠信的要求更高、更迫切。
誠信在中國文化中應占怎樣的地位?78%的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而認為“誠信已經過時了”的人僅有6%。同時,65%的被訪者認為誠信是“良好道德的表現,應繼續弘揚”。
陸曉文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講‘仁義禮智信’,晉商、徽商等也有很多講信用的故事流傳至今,誠信在中國一直保持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倫理地位。”
網友“傲視飛龍”留言:“無論何時何地堅持誠信都是難能可貴的。關鍵是社會環境讓老實人吃虧,而不講誠信所付出代價幾乎微乎其微。”
本次調查顯示,88%的受訪者因為誠信吃過虧,但是當自身利益與誠信發生矛盾時,仍有近五成(46%)的受訪者表示“會堅持誠信,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之一”,40%表示“看情況,基本堅持原則”,僅11%選擇“優先考慮個人利益”。
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大規模城鎮化浪潮,迅速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結構。新的社會結構需要重建新的社會信任,這種重建是一個持續的歷史過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6-05王連登:誠信經商贏信賴
- 2014-06-05黃旭明:誠信經營 奉獻社會
- 2014-05-30農林大學現“神題”講誠信送5分 被稱最佳送分題
- 2014-05-28楊浩濱:《誠信是金》
- 2014-05-26長樂市召開誠信建設工作部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