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90歲高齡的施金城,出生于安溪龍門鎮山美村,4歲時旅居東南亞,12歲回鄉念書。1947年,施金城出國闖蕩,經過數十年打拼,成就了一番事業。
1982年,時隔30多年后,施金城再次回到了家鄉。“在村子里轉了一圈,村小學還是原來的舊祠堂,教室破舊不堪,當時我就有了捐資辦學的想法。”施金城說。兩年后,培文小學正式落成,這是施金城為家鄉興建的第一所學校。
幾年后,施金城得知安溪各級學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全縣尚有2000多名小學代課教師,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突出。“青年教師的培養很重要,是關乎子孫后代的大事。”施金城再一次慷慨解囊,捐資創辦了培文師范學校。建設培文師范學校時,他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學校圍墻剛建起來,有些地方影響了村道的通行,就有人晚上偷偷把圍墻拆掉;遇到雨天,積水淹了道路,有村民就埋怨是學校惹的禍……
“我這不是花錢買怨氣受嗎?壓力之下,有些沮喪。”施金城說,“后來慢慢想通了,改變村民落后的思想觀念,不正是自己辦教育的初衷嗎?絕不能半途而廢。”
投身家鄉教育事業,施金城不計個人得失,有時甚至不顧自身安危。1990年1月,施金城做了心臟血管搭橋手術,術后不久,尚未康復的他就從海外打來電話,向督建人詢問培文師范學校的建設情況。這一年11月,培文師范學校建成。拖著虛弱的身軀,施金城從海外趕回家鄉,參加了慶祝典禮。“培文師范學校是我的心血,我得親眼看到才行。”施金城表示。
由于種種原因,從2000年起,培文師范學校不再招收新生,接下去該怎么辦?“當時,官橋、龍門兩地的中學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一半以上的學生初中畢業后,沒有高中可讀。”施金城回憶說。最終,在他的多方奔走下,培文師范學校走上了轉型之路,于2002年更名為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培文實驗高級中學,與泉州師范學院聯合辦學。
汶川地震發生后,培文實驗高級中學啟動了校安工程,不少校舍需要拆除重建,學校陷入了困境。此時,85歲的施金城再次出手,挑起了重擔。“錢不夠了,我來想辦法,一定要按一級達標中學的標準建設學校。”施金城說。
“由里到外,就連廚具和餐具,都是施先生出資贊助的。”培文實驗高級中學校長陳哲恒介紹說,除了再藹堂和藹華體育館,其他建筑一律沒有采用有施家家族色彩的名字,這是因為施金城想帶動更多的人一起投身教育慈善事業。
眼下,施金城最牽掛的還是培文實驗高級中學,他想為學校再建一棟宿舍樓,并升級學校運動場,修繕綜合樓。此次回鄉,恰逢施金城生日,培文中學師生為他辦了一場生日宴會。在宴會上,施金城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是附近村民送來的感恩牌匾,其中一塊刻著“丹心系桑梓 善舉播芬芳”。
“時間緊迫,我已經90歲了,希望在有生之年,這些學校都能茁壯成長。‘培文系列’學校就像我的孩子,我對它們一往情深。”施金城說,辦學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不管多困難,他都會負責所有既定工程,每月按時匯款,讓孩子們安心讀書。
30年來,施金城先后主持興建了培文藹華幼兒園、培文小學、培文師范學校等6所學校,至今已累計捐贈1億多元人民幣,使2萬多名安溪學子從中受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0幼兒園小朋友巧手變廢為寶 文化節推行綠色教育
- 2014-06-06上杭縣實驗小學開展“愛眼日”主題教育活動
- 2014-06-06豐澤區第五中心小學開展八分鐘廉潔教育課
- 2014-06-05長泰職校四舉措構建防“溺水”教育安全網
- 2014-06-05明溪縣實驗幼兒園開展“世界環境保護日”主題教育活動